《每日新闻》称,涨价潮对民生造成直接冲击,特别是食品涨价,10月起,日本市面上占主导地位的105家食品厂商、共6699件商品全面涨价,11月、12月还有其它商品也会陆续涨价。今年日本涨价商品数可能将达2万665件。

若依照食品类别来区分,10月日本涨价最多的是酒类、饮料,共2991件商品涨价,占总涨价商品4成。

其中,朝日集团等大型公司时隔14年首次涨价;排第2的是加工食品,共1819件商品涨价,火腿、香肠涨价最明显。一些大型火腿公司10月起将单件商品减量销售;排第3的是调味料,共1800件商品涨价。

《每日新闻》估算,今年日本的食品涨价给每户家庭(2人以上)每月增加5730日圆(约1270元台币)的开销,1年的负担累计增加约7万日圆(约1.55万台币),相当于日本消费税增加2%。

 

《日经》上周也报导,若依照品类来看,各啤酒企业在10月时隔13年实施家用啤酒涨价。啤酒每日物价9月底比上年下降0.4%,但10月近期上涨6.1%。大型企业表示,「供货价格的提高已适当反映在零售价上」。

企业涨价在很多品类都出现,在纳入每日物价指数的217个品类中,相当于9成的197个品类的价格上涨。涨幅最大的是食用油(上涨23.0%)。

一线零售通路的竞争激烈,因此涨价幅度较和缓,火腿与培根上涨2.2%,香肠上涨3.3%,与企业宣布的2~34%涨幅相对较小。

火腿生产商Primaham自9月起将家用火腿和香肠涨价5~20%,竞争对手日本火腿和伊藤火腿自10月1日涨价,Primaham表示在与零售商的洽谈中「曾被要求稍缓涨价时间」。

《每日新闻》称,不只是食品,就连日本的电气、燃气费等也在10月相应进行涨价,且受国际形势影响,明年可能会继续涨价,都将对日本民众的生活成本带来额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