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早期台湾IC设计公司,在市场开发有成后,为了避免晶圆代工产能不足,有些公司力图「向上整合」,走上自建晶圆厂之路。

早期美、欧、日等半导体公司的经营型态,是有自己的晶圆厂,自己的IC设计部门,以及IC封装测试工厂。这种从IC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皆是自己包办,称为整合元件制造厂(IDM)。例如英特尔、意法半导体、东芝,三星电子等,皆是IDM公司。

后来很多有新创的IC设计公司,它们没有晶圆厂,依赖晶圆代工厂为它们生产,并且将封装测试,委托封装测试厂,作封装测试。

IC设计、IC制造、封装测试,成为IC产业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IC设计公司掌握IC设计,借由晶圆代工厂、封装测试厂的生产,完成自己的IC产品。

上周我们介绍过「合泰半导体」公司,在公司业务鼎盛之际,投资兴建8吋晶圆厂,力图掌握上游晶圆制造的产能。然而8吋厂的投资金额庞大,加上晶圆厂的经营管理,非原本专注于IC设计的IC设计公司之所长。

1996年,合泰半导体开始兴建8吋厂,1997年10月,合泰8吋厂完工,并开始量产。

对合泰而言,由于8吋厂的产能太大,必须向外接晶圆代工订单,方能填满产能。加上资本支出庞大,只得与联电策略联盟,让联电认购增资股,合泰将晶圆厂交给联电管理,合泰专注于IC设计。

这种发展完全出乎原本合泰半导体的期望,原本希望能鸿图大展的合泰半导体,被迫转型再转型成为「盛群半导体」公司。

无独有偶的是当时台湾的IC设计大公司「矽统科技」,也投入自建晶圆厂之路,很可惜的是无法成功由IC设计公司转型成IDM公司。

矽统科技于1987年2月,由杜俊元博士创立,公司设立于科学园区,早期的产品为记忆体。

杜俊元博士台大电机系毕业,美国史丹福大学博士。1971年,创立「华泰电子」是台湾第一家台资得IC封装测试公司。

1979年,杜博士担任联电公司筹备处主任,之后任联电首任总经理。

杜博士除了在高科技产业的成就非凡外,1988年,杜博士及杜夫人加入慈济,双双皈依证严法师。

1998年杜博士买下高雄市当时市值约15亿元3公顷土地,捐赠给慈济。1999年,杜博士将当时总市值约13亿元的矽统科技股票,捐赠给慈济。杜俊元博士这种热心慈善公益的举动,令人钦佩。

1990年,原任职于美国英特尔的刘晓明博士,接受杜俊元博士的邀请,接任矽统科技总经理,公司产品线也跨出记忆体,朝逻辑系统晶片发展。

矽统科技在PC晶片组市场发展得不错,当时与扬智科技、威盛科技,并列台湾PC晶片组设计公司三雄。矽统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是在晶片组整合很多周边功能,如音效、以太网路等,成为整合「绘图功能」及「完整网路功能」的单一晶片,因此业绩蒸蒸日上。

矽统科技同样遇到晶圆代工公司产能供不应求的情况,当时矽统科技的考量是若有自己的晶圆厂,不必担心产能不足的问题,公司竞争力可更上层楼。

矽统科技于1998年10月,开始兴建8吋厂,是台湾当时最晚投入兴建的8吋厂。2000年3月,矽统科技的8吋厂开始量产,建厂速度很快。

矽统科技的8吋厂投产后,公司开始筹划之后3至5年,斥资1000亿元,兴建2座12吋厂。

2000年12月底,矽统科技在台南科学园区举行12吋厂,暨研发大楼,动土典礼,矽统科技的IDM大计开始启动。

在矽统科技举行12吋厂动土仪式之前,联电于12月初状告矽统科技侵权,企图阻挠矽统科技蜕变为「华丽」的IDM大厂。

联电除了状告矽统科技外,在矽统科技宣布建晶圆厂后,即减少供应产能给矽统科技。

矽统科技投资120亿元,建一座8吋晶圆厂,对公司财务造成不小的压力。加上新晶圆厂良率不稳,对矽统科技造成生产压力。

在连续几年亏损,以及联电的压力下,矽统科技于2002年年底,与联电就专利侵权达成和解,并将进一步结盟。

之后联电大举买进矽统科技海外存托凭证,取得入主矽统的「门票」。

2003年元月底,联电在矽统公司的「临时董事会」突袭,要求变更组织与主管,出乎矽统原经营团的意料,因此毫无招架之力。隔天矽统宣布刘晓明辞去董事长暨总经理职务,由联电宣明智接任。

矽统由杜俊元创立,刘晓明开创PC经片组等逻辑IC业务,成为一家颇有潜力的IC设计公司,为了向上整合,自建晶圆厂。

本有鸿图大志,企图朝IDM大厂之路前进,无奈资金不继,加上有心人虎视眈眈,经营权旁落。

刘晓明有志未伸,功败垂成,令人不胜唏嘘。

微驱科技总经理吴金荣。业者提供
微驱科技总经理吴金荣。业者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投资人关注俄乌战争局势 美国股市近乎平盘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