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讯》报导,早在拜登上任美国总统之初,即盘点出半导体、电池、制药与稀土等四大美国重要的安全战略供应链,如今随著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及其相关产品正式祭出高关税,当中最受关注者,就是中国出口美国市占最高的锂电池,占比高达七成。可以预期的是,为了打破中国垄断锂电池市场的现况,美国将继半导体产业之后,打造一个非中阵营的电池供应链,势必牵动全球电池产业的板块挪移,市场进入关键时刻。

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经理吕学隆从技术面观察,「全球前十大电动车电池厂,几乎都已经是中国厂商的天下,未来欧美当然希望透过电动车去中化供应链,扭转这个态势;第二件事情就是发展下世代电池技术,直接弯道超车,这部分现今在固态与半固态电池的发展比较明显。」

事实上,早自1998年开始,京瓷就对于各种类型电池进行研究,却始终无法成功量产;而关键的转折,就是在2012年遇到新创的黏土型锂电池技术授权公司24M。京瓷发现,其黏土型锂电池技术非常适合自家发展,于是先是入股投资24M,隔年又与24M共同投入研发。

然而,助攻京瓷生产半固态电池的合作伙伴不只有24M,还有一家外界不知道的台厂,那就是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立凯。因为立凯是24M主要合作伙伴,未来所有取得24M黏土型锂电池专利技术授权的厂商,包括京瓷、福斯集团、FREYR、伊藤忠商事等电池与汽车公司,都会优先选用立凯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立凯也因此成为京瓷供应链的当然成员。

京瓷的成功经验,串起美、日、台的联盟合作机会,面对未来去中化的新电池赛局,投资机会也隐然浮现。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AI题材发酵台股攻上23000点 法人提醒2因素牵动下半年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