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保险业2026年将接轨IFRS 17及TW-ICS,面临资本强化挑战,业界增资及发债潮一波接一波,随保险学者出身的彭金隆接掌金管会主委,近日寿险业界浮现是否无须一致接轨国际,或将过渡期自15年拉长至20年等不同声音。

彭金隆接受媒体联合专访,他明确宣示,「金管会将在2026年如期推动保险业接轨国际双制度」,他说,外界担心的是ICS在地化调适是否足够,若在地化措施能符合台湾本地需求,何时开始实施,业界其实并不在意,但若台湾接轨新一代清偿能力制度脱离在地化精神,不管哪一天实施,业界都会很担心。

彭金隆表示,未来环境不可控,因此金管会过去规划接轨新一代清偿能力制度的在地化及过渡性措施,一直采取富有弹性作法,「但政策方向一定要往前走,保险业不能原地踏步」,毕竟保险业资产会不断扩增,随规模扩大、风险增加,未来变动只会渐趋剧烈,而不会愈来愈平稳。

彭金隆形容,保险业如同一艘船在海上行走,不能指望海面永远平静,即主张吨位不必加大,应付波浪最重要方法是吨位加大,吨位即保险业资本适足率,更多一点一定会更安全一点,不能等风浪来了才开始做。

彭金隆说,保险业最大优势是,所有问题不是眼前立即面对的问题,不像银行可能更在乎眼前流动性威胁,保险业可用较长时间因应未来变化;所谓过渡期,是金管会给予合理期间让业界做该做的事,15年接轨过渡期,其实已给予很长时间,但政策具有接续性,依未来环境变化,金管会仍会保持弹性。

彭金隆表示,ICS是为了让保险业往好的方向走,但观察国际上有采用ICS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全部照抄,做不到、也不需要,金管会亦善用在地化及过渡性措施2大重要工具,将其中标准依台湾需求进行调整,「我们会善用这2把尺,交互使用,协助保险业往正确方向前进」。

彭金隆直言,采行台版新一代清偿能力指标,接轨新制度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而非制造新问题。

国内寿险市场面临过往3高包袱,包括保单利率高、台币保单占比高及海外资产配置高,面对国际双接轨仅剩1年半时间,彭金隆表示,他首要想先解决的是寿险业外汇避险困境。

他说,因会计制度关系,寿险业资产负债币别并不匹配,为让财报平稳,必须让已实现损益平稳未实现损益,寿险业为这件事付出很大代价,如2023年全年新台币上下波动2余元,但年初和年底相比基本上回到原点,换言之全年寿险业避险产生效果非常有限,这件事应有更好的处理,毕竟寿险业大部分海外资产外汇变化并不会立刻反映在清偿能力上,且大部分并非要汇回的资产。

彭金隆指出,金管会已决议修正外汇价格准备金制度,加大寿险业外汇准备金可提存上限及可冲抵范围,协助寿险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弹性,未来寿险业可自行选择善用外汇准备金制度、降低避险比率,用节省下来的避险成本直接充实资本,近日金管会很快会公布政策方向。(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周杰伦、金智媛现身Dior!警车取缔违停竟撞上「900万迈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