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逸德在「国际成长的挑战与决策」的对谈提及,过去几年以来他已经推掉好十几个专访,因为现在的董事长还是仍是许邦福、仍是他的爸爸,所以一切的政策都是过去延续,他负责的是执行面,华城也是努力许久才被市场看见,包括从初竹科一期、二期的案场,当时市面上全部都是进口以及其他同业的产品,根本没有机会卖到其他厂商的工厂内部。

许逸德强调,有很多策略是不得不而被逼出来的,第一点就是紧急复电服务,他们做了一款69kV的变压器和一台161kV的变压器,这是为了服务电子业和钢铁业而打造,做了不同的多重切换来做紧急的救援,但一开始却成为业界的笑柄,因为这等于是要等其他人出事才轮得到他们出头的机会,没想到这却成为周转率最快的产品,因为当任何一个顾客的变压器故障,一般的报价都要6~8个月,华城马上可以透过拆装,然后台电签证,他们就可以快速行动,在一周内完成整个更换和送电,解决大家无电生产的困扰。

许逸德指出,「这一台变压器帮我们交了非常多的朋友,稳定了非常多的顾客。」许逸德也归纳出华城成功的重点:做别人不做的维修,做最好的售前服务,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外销。

许逸德解释,即使不能跟国际上最好的公司合作,华城也要立志成为最好公司的供应商,「大才要先小用,才知道你好用、好用,才会爱用」。例如1990年代开始成为奇异的供应商,当时奇异针对品质、价格、交期和服务都有严格规定,甚至要求华城针对公司管理活动都要符合奇异的规定。许逸德回忆,「痛不痛苦?很痛苦」,当年甚至为了配合奇异的政策,也在2002年于中国设厂,但这些痛苦代表你有在进步,现在回头再看,从整个SOP、外销国际化、国际安装和专业团队,同业已经看不到车尾灯。

许逸德也奉劝所有家族企业的奉劝所有二代企业家,「你的父亲能在这样的行业里做到今天的成绩,并送你到国外名校留学念书,他的本事绝对在你之上,应该懂得去欣赏父亲的决策,即使有不一样的想法,他都可以证明这样的做法能否work,当有一天你接手时,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做,并思考如果父亲现在做这件事,优先顺序和思维是什么」,许逸德认为,真正的家族企业传承精神在这里。

事后来看,的确外销有一定风险,但是华城知道,台湾这弹丸之地,若要发展,这是必经过程。许逸德也回应市场一个疑问,为何需求不能很快被弥补?他解释重电产业的3大特色:资本密集、技术密集、需要长时间取得顾客信任。

热门新闻:2024董事学会年会|向玩得好的人学习 华城许逸德:不走寻常路才能弯道超车

虽然重电号称是客制化产业,但华城要做到最大程度的标准化,这样在交期、备料、战略库存、生产上都比别人更短,更呼吁企业不要把科技或是AI用在外部成本的改善上,如同银行用ATM减少外部销售成本,分行关了,手机App随时可以股票下,或是故宫用数位典藏增加人流,如果网路上就可以3D看到故宫典藏,还去故宫干什么?若是产品统一规格,就只能比价格,应该是透过这些新工具减少内部流程成本,这样但是维持困难且复杂的外部成本,透过服务的方式提高附加价值,否则永远会有人比你更便宜,换句话说,虽然华城是制造业,但是很大程度上是用服务来做到差异化。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松山机场晚间停电 台电:用户设备故障已协助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