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从照片中这个台中公园里的告示来看,就有许多令笔者感到疑惑的所在。首先,这个告示非常的高,连成人泰半也需要仰头来看,因此这个高度设定的标准考量不知为何?但明显可见它并不是要设给孩子看的,因为完全没有设想到孩子的身高等需求。顶多是内容有注音符号,但是与其说这是有考量到儿童,不如说是「限制」还更贴近一点它所彰显的意义。因为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识字和认识并使用注音符号,在这告示上使用注音符号,只是「表面上」想显示做下这个决策是有从孩子角度设想的一种「表演」,就像许多政治人物抱著孩子拍照,就能对外释放出守护儿童的形象,但实际上政治人物却可能根本就不理解儿童人权,首先这样的作为就是弱化和不尊重儿童的对待。

告示上并注明游具适用年龄为5-12岁。若从笔者前往大自然中的经验来看,从未遇过写明任何生物来到大自然中,有年龄的限制。而这样的限制,是否是政府为了逃避提供儿童充足游戏空间、符合各阶段不同儿童发展需求、游戏权等的相关责任,而打著「安全」之名,行「卸责」之实的盾牌。公园是现代孩童在自然环境面临巨大开发压力下,在都市里仅存的绿地空间,却充斥著人工设施,并行著极大限制,如果只有5-12岁的孩子适用,那0-5岁和12岁的孩子要去哪里?有一个以上孩子的照顾者又要如何陪伴?

而若再更详细的阅读告示的内容,首先就可以看到比例极高的红色叉叉和禁止图示,就算没有禁止的图示,从图片和文字的叙述里也读得到满满缺乏儿童人权看待角度的认定和限制。笔者从小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禁止攀折花木」,但是却常常见到维护管理人员用电锯、高枝剪等工具粗暴地对待路树、围篱等。为何这样表面的告示,却无法内化真正的爱护环境之意识至人民的心中,导致幼儿园的孩子最守规矩,但是一直到大学、成人却是最不守法,是否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生活中各式表面形式、阳奉阴违的作为之影响,并缺乏对环境之爱的引导和浸润?

而孩子从小在生活中即遭受重重禁止与限制包围,「这个不行摸、那个也不能碰、这个不对、那个也错⋯⋯」又怎么能够发挥儿童好奇尝试的天性,发展成健康独立的人格?

而公园里的这张「地图」,为何不是通往友善的育儿社会、尊重儿童人权、对照顾者提供充足接纳支持的起点与可能呢?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B按赞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脸书粉丝团,即时新闻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闻!

壹苹娱乐粉专

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俄国向外扩张无可避免吗? 全球暖化竟也成重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