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柏林智库「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lobal Public Policy Institute)执行长班纳(Thorsten Benner)透过「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投书指出,实际上,11月4日准备首访北京并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面的萧兹,几乎完全没有展现出这种务实和自信。

这篇题为「萧兹面临中国问题」(Olaf Scholz Has a China Problem)的分析指出,萧兹上周屈服于北京压力,允许中国远洋运输公司收购德国主要港口汉堡货柜码头的部分股份。此举不仅不符合成形中的一项跨党派共识,即德国急需减少对中依赖,也等于在强势的习近平面前示弱。

分析称,现在是萧兹改弦易辙,严肃面对习近平和中国的时候。他必须利用北京之行,就德国和欧洲利益与中国领导人正面对谈,包括习近平支持俄罗斯总统普丁(Vladimir Putin)发动乌克兰战争,以及他对台湾的威胁。

事实上,德国正打破前总理梅克尔(Angela Merkel)寻求与北京建立更紧密经济关系的做法,柏林对俄政策的灾难性失败也加速了这一转变。目前德国所有主要中右翼和中左翼政党都在形成共识,即德国需减少对中依赖。

在野的基民盟(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要求严肃看待情报部门就依赖中国风险的警告;要求改变的最大声量则是来自萧兹政府内部的两个联盟伙伴。

自由民主党(FDP)副主席伏格尔(Johannes Vogel)要求「为中国竖立明确的禁止通行号志」。绿党籍外交部长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也告诉业界领袖,德国不能再按照商业第一原则行事,而不考虑「长期风险和依赖关系」。

绿党籍副总理哈柏克(Robert Habeck)承诺,德国与北京往来时将「不再天真」。他领导的经济部也推出一系列具体措施,鼓励企业从中国市场转向多元发展,包括终止对中投资担保计划。据称该部甚至正考虑对德国在中国的投资进行管控。

萧兹所属的社会民主党(SPD)对中态度也正发生重大转变。社民党共同领导人克林拜耳(Lars Klingbeil)称,「德国有必要大幅减少对威权国家的依赖」,包括中国。担任外长期间曾推动与俄建立更紧密经济和能源关系的总统史坦麦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上周也在基辅表示:「我们需要减少片面依赖,尤其是对中国的依赖。」

许多商界人士皆认同这一观点,尤其是德国工业联盟(BDI)和许多在中国面临日益不公平竞争的中小企业。

另一方面,左派党(Left party)和汽车、工程及化工相关、极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大企业,纷纷表态反对改变对中政策。

尽管萧兹今年曾警告企业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还强调需要摆脱中国、实现多元化,不过一个亲中执行长组成的商业代表团将与萧兹一起前往北京,因此他似乎仍在延续梅克尔对中国的「商业第一」政策,这堪称「巨大错误」。

萧兹更大的错误是在6位部长的反对下,推动中远收购汉堡码头股份案。萧兹相信,若不为中远交易开绿灯,将面临经济后果,中国领导高层势必将持续利用他的这项弱点。

分析指出,习近平和中国宣传机构会试图寻找萧兹的弱点,并挑拨他和欧洲盟国及美国的关系,不过,萧兹在访问北京期间若能自信地维护德国和欧洲核心利益,仍有机会将他的对中政策拉回正轨。

班纳认为,萧兹应表明,北京要为其继续支持蒲亭付出政治代价,并应清楚告知北京,其对台湾日益侵略性的立场是不可接受的,德国将与伙伴一起,吓阻中国对台湾的任何攻击。

此外,他应该明确反对北京在西藏、新疆和香港的镇压行动。与其签署新的商业协议,萧兹也更应解决德国企业与中国打交道时的担忧。(中央社)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FB按赞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脸书粉丝团,即时新闻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闻!

壹苹娱乐粉专

壹苹新闻网粉专

壹苹 LINE 好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中国欲设南海浮动核电厂 分析:挑战声索国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