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家媒体报导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学者马京晶等人针对中国这一轮疫情的传播特性、民众感染后症状、人群和地区兼的差异,做了系统分析。

报告指,从12月7日至12月20日,中国多地疫情就已经达到高峰,到12月底已经度过高峰,截至今年1月11日,全中国感染率约累积到64%,以中国总人口而言就是9亿人已经「阳」过。

绝大部分受访者说,感染后出现发烧、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喉痛、味觉嗅觉改变、腹泻等一种或多种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约82%曾发烧,烧到38.5°C或以上的占75%,发烧在3天(含3天)以上的占46%,曾使用退烧药的占86%。

至于疫情最严重的地区,虽然网路舆论讨论较多的是北京、上海、广东(北上广),但研究中实际感染率最高的是在甘肃省(约91%)、云南省(84%)、青海省(80%)等西部地区。

马京晶表示,这些感染率是模型估计资料,部分根据网路对症状关键词的搜索量计算出来,举例来说,网路上对「发烧」、「咳嗽」等名词搜索上升,也就代表感染率上升了。虽然用这种方式不算完全准确的数据,以此类大数据推估成本较低,也可在疫情爆发期间快速了解全中国各地大致感染率。这项研究再加上实际访谈11443人,集结「小数据」来综整染疫者的经验谈。

调查发现染疫者也有性别差异,女性多认为新冠比感冒更难受,喉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出现率高于男性,症状消失的天数需要更多,鼻水药宇咳嗽药的用药率也高于男性。

以地区来看,北部「杨过」容易发烧、中部「杨过」咳嗽症状更严重、受访者中约有一半在染疫5至7天症状消失并转为阴性成为「杨康」,约20%感染者需要更久才能康复。

在主观感受上,有76%受访者认为感染新冠后的难受程度要高于以前曾染过最严重的流感或感冒。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B按赞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脸书粉丝团,即时新闻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闻!

壹苹娱乐粉专

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JN.1成中国「优势流行株」 春节人潮跨区域流动、疫情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