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研究员卡拉特金(Ozgur Karatekin)共同参与的研究团队,深入研究在关键化石地点发现的细微颗粒,重新佐证了「地球长年极塞冬季是由小行星扬起的尘埃引起」的早期假设。
目前科学家已知大约在6600万年前,一颗比海拔高度8849公尺圣母峰还大的小行星撞上了地球,造成地球上3/4的生命死亡,包括恐龙。然而这颗在墨西哥留下希克苏鲁伯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的小行星撞击,是如何导致这些生物灭绝,各界仍有争议。
近期主流理论是小行星撞击产生的硫磺,或者其引发全球野火所产生的烟尘,遮蔽天空,让地球每个角落都陷入漫长、黑暗的冬天,只有少数生物幸运存活下来。然而卡拉特金的团队主张,小行星扬起的尘埃才是造成当时寒冬之关键。
该团队在陨石坑3000公里、美国北达科他州的塔尼斯(Tanis)化石遗址,发现这尘埃颗粒。研究人员表示,颗粒大小约为0.8至8.0微米,正好适合在大气中停留长达15年。
经把相关数据输入类似气候模型后,研究人员确定尘埃在地球生物大规模毁灭中扮的角色,可能比之前认为的要大得多。
研究人员估计,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所有物质中,有75%是灰尘,另有24%为硫磺和 1%烟灰。
卡拉特金指出,灰尘颗粒使得植物「完全停止光合作用」至少1年,导致生命「灾难性崩溃」。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新加坡连续处决3毒贩 联合国谴责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