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报导,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中国国内就有将近3亿人旅游,比起2019年前增加了28%。然而,国际访客人数持续滞后,目前入境中国的外国人数仅为2019年水准的不到30%。

在各大景区,小摊贩纷纷表示有回到疫情前水准,越来越好等等。这些对中国政府来说都是好消息。当地政府一直在说,推动国内消费,可以对抗经济部分萎缩。

Schubert Lou,旅行社Trip.com的首席运营长告诉BBC:「我们看到国内旅游需求非常旺盛,酒店搜索量比去年增加了67%,航班搜索量增加了80%。」

Travel Daily旅游业顾问彭汉说:「以洲际、万豪和希尔顿等知名国际酒店品牌为例,只需看看它们在2023年在中国的增长情况,然后查看这些大型酒店集团在2024年的业绩目标,这些目标也被设定得相对较高。这表明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非常乐观。」

尽管中国国内旅行人数量增加,人均消费仍然持续偏低的问题。

对中国经济的普遍不确定性使人们更加注重储蓄,寻找物超所值的选择。

外国游客消费却不同,他们会花更多钱在旅游上,但如今,外国游客不再像以前那样大量前往中国旅行。在2019年,近9800万名国际游客造访了中国。去年这一数字仅为3500万,包括商务旅行、学生等。澳洲伊迪斯科文大学商学与法律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黄松山,将这种弱势部分归咎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转变」。

他指出了2023年由皮尤研究中心调查:「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个人对中国持不利看法。中国政府对社会规范的加强控制,可能会导致外国游客在中国感到不适。」

美国、澳洲都对中国旅游发出旅行建议像是违法拘留风险。

其他旅行障碍还有APP电子支付方式、预定APP等等,在中国某些地区限制使用中国当地APP支付、搭车等等,就连街头小贩也不接受现金,不支援刷卡。

瑞士EHL酒店管理学院的陈勇教授表示,「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文化,让服务提供者能够站在外国游客的角度思考。他们应该想像自己是一个无法说中文或阅读中文的外国人,也没有中国的手机号码、支付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