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报导,走进法国首座阿兹海默村,老人家对于亚洲面孔的到访很欢迎,有人热情招呼,甚至有位奶奶把记者误认成自己的女儿,亲切地抚摸著脸。虽然这里多数村民已经遗忘「受访」和麦克风的意义,但工作人员的安慰很贴切:「随著他们扮演角色就可以了!」


水泥拱门、木质建材、红瓦和大片玻璃组成的一栋栋建物,散落在一望无际的视野中;中庭几株被木椅包围的小树随风轻摇。温柔、宁静,是阿兹海默村给人的第一印象,不说的话,还以为这里是海滨度假村。


上午10时,入口处向左,一间杂货店熙来攘往,被称为「村民」的银发族推著购物车在志工的陪伴下鱼贯走进商店。十多人挤进不大的杂货店,挑捡食材的喧哗与热闹有点像早晨的市场,不同的是,这些长者不用付帐,采购完、向顾店的志工说了声再见后就迳自离开。


「您的帽子很好看」,志工亲切地称赞精心打扮的村民,老奶奶看了看自己的衣服,有点不解,志工提醒她:「在您头上」。老人开心地摸了摸帽子,心满意足地笑了。


杂货店旁是娜塔莉(Natalie)经营的理发店,50多岁的村民菲力普(Philippe)正在串门子。菲力普像个孩子般黏著娜塔莉,友善地打招呼。记者问他老家和职业,他只说「我一直跑一直跑」,在旁人提醒下,菲力普才想起他曾是英姿飒爽的职业军人。


● 法首座阿兹海默村 「大家庭」没有白袍医护


这里是法国首座阿兹海默村(Village Alzheimer)。十年前,时任省议长艾马纽耶利(Henri Emmanuelli)受世界首座失智村荷兰「侯格威村」(De Hogeweyk)启发,催生属于法国的计划。2020年6月,法国首座阿兹海默村于西南部朗德省(Landes)达克斯市(Dax)诞生。


除了怡人的环境,朗德阿兹海默村最大特点就是没有身著白衣的医护人员等医疗象征、尊重村民的喜好与作息、对社区开放交流,以及针对阿兹海默疾病各阶段的不同协助。


阿兹海默症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的神经退化性疾病,早期症状为短期记忆丧失与轻微认知障碍。随著疾病进展,会出现语言障碍、情绪不稳、无法生活自理等问题。最后,患者会逐渐丧失身体机能、长期卧床直至死亡。


朗德阿兹海默村共有4大村民区,每区由4栋平房构成,称之为「家」,每家则有7至8位住户,全村计约120位居民。此外还有120位各领域员工和80位志工,照护比例极高。


老人家对于亚洲面孔记者的到访相当欢迎。一走进气氛热络的餐厅,就有人热情招呼,甚至有位奶奶把记者误认为自己的女儿,亲切地抚摸著记者的脸。工作人员看见记者的慌乱,笑著救援:「随著他们扮演角色就可以了。」


● 拥抱「遗忘」 翻篇迟暮之年


访问失智患者是记者生涯一大挑战,多数患者已经遗忘「受访」和麦克风的意义。一般人能接受记者在「访问」的框架下直指核心,但村民不吃这套,得花时间和他们建立关系。


工作人员提醒记者,「你必须把自己也当成村民,没人走在路上会突然蹦出突兀问题,要先聊天培养感情,再进一步提问」。


热爱散步的穆隆盖(Véronique Moulonguet)症状属轻度,愿意和记者坐下聊天,但她的词汇已渐流失,句子中出现许多空白,对过去职业的描述也令人费解。


她断断续续地谈著爸妈、兄妹和他们的伴侣,却几乎未提到儿女。已婚的她甚至举起手高呼:「我没有丈夫,还很自由,耶!」直到记者询问,她才喃喃道:「我有孩子吗?啊,我有3个孩子」,然后尴尬地笑了笑。或许,她的记忆回到如花的少女岁月。


被问及失智村的生活时,穆隆盖却能清楚表示她非常喜欢,「没有制造噪音,或扰乱的人」。


她说自己一开始适应不良,难以理解他人,连散步都做不到,如今却非常自在,能在有湖光碧树、动物农场的地方生活,「我们想做什么都可以。你看这里一切都是我们的,真不知道他们怎么做到的」,穆隆盖赞叹道。


● 像正常人般生活 让村民找回人性


阿兹海默村计划负责人夏宏-柏奈尔(Mathilde Charon-Burnel)告诉记者,这里就是希望村民保持一切如常,「像正常人般生活,一样采购、煮饭、理发、社交等」。


2016年筹备期便加入团队的她告诉记者,要让入住者找回「人性」。


她说,「他们是独立个体,虽患疾病,但仍是一般人,也能贡献。在村庄里,只要他们喜欢、能力所及,什么事都可以做。不把他们绑在医疗框架中,他们照常过日子」;「重新做自己,而非被医生包围的病患。这是个村庄,我们都是村民,互相认识、彼此遇见」。


在访问阿兹海默村职员过程中,有位老先生一直无意识地大叫。由于担心影响收音,曾在法国电信工作的村民莫瑞尔(Patricia Maurel)不断协助安抚老人。莫瑞尔精神抖擞、思虑清晰,难以相信她也是失智症患者。


提到身体状况,莫瑞尔表示父亲也有失智,可能是遗传。由于子女未同意,莫瑞尔仅能以录音方式分享感受,这让她有些沮丧。


她告诉记者:「我越来越常不知道如何表达,这时我就会微笑,说声『好吧』,不然还能怎么办?有时候流失的东西会回来,但须努力回想。」


但莫瑞尔明确表示,阿兹海默村让她感到快乐,「我们不寂寞,不仅身体上,精神上也是,该怎么形容呢?就是在天上最美的东西、美好的事物都在身边,让人幸福。有动物、小鸟,让人感受到生命」。


她说:「我在这里真的很开心,绝对不想到其他地方。很多人来这里参观,大家都羡慕我们。虽然有时会有些忧伤袭来,但我在这很幸福」,她诚恳地发自内心说出对失智村的喜爱。


尽管看到日前来访的子女很开心,但被问道:「即使可以和孩子一起住,您也会选择这里吗?」莫瑞尔几乎不假思索回答:「对,我比较喜欢这里,我们在这里还会互相帮助。」


当访问结束,记者关掉录音器,表示想要引用她所言,莫瑞尔却说:「不是您引用我,而是当您书写我故事的时候,我就能存在。」


当莫瑞尔尝试对著录音器重复一遍上述话语时,却怎么也想不起刚刚是怎么说的。她看著记者,笑容中带著轻轻掠过的沮丧与随之而来的释怀。

 

走进法国首座阿兹海默村,记者在访问工作人员时,一位老先生总无意识地大叫。村民莫瑞尔(灰衣背对者)担心收音,不断起身安抚对方。她告诉中央社,村庄是「天上最美的东西,美好的事物都在身边,让人幸福」。中央社
走进法国首座阿兹海默村,记者在访问工作人员时,一位老先生总无意识地大叫。村民莫瑞尔(灰衣背对者)担心收音,不断起身安抚对方。她告诉中央社,村庄是「天上最美的东西,美好的事物都在身边,让人幸福」。中央社
阿兹海默村杂货店上午必定熙来攘往,银发族村民推著购物车鱼贯走进商店,在志工陪伴下进行采买。活化大脑和社交是活动最主要目的,同时也能帮助彼此分摊日常家务。中央社
阿兹海默村杂货店上午必定熙来攘往,银发族村民推著购物车鱼贯走进商店,在志工陪伴下进行采买。活化大脑和社交是活动最主要目的,同时也能帮助彼此分摊日常家务。中央社
村民穆隆盖(左)和佛朗西斯(右)是到了阿兹海默村才认识的,两人在刚来时都经历了一段适应期,如今却非常享受村里的生活和步调。佛朗西斯强调,失智症最好的解方,就是多和他人交流。中央社
村民穆隆盖(左)和佛朗西斯(右)是到了阿兹海默村才认识的,两人在刚来时都经历了一段适应期,如今却非常享受村里的生活和步调。佛朗西斯强调,失智症最好的解方,就是多和他人交流。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13岁少女突发猛爆性心肌炎 叶克膜换成「微型心脏帮浦」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