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妻从相爱演变为对簿公堂,绝不可能只是单方面的问题,但是当子女也牵涉其中,往往就会变得更复杂难解。以布裘的例子来看,小布当初其实要求子女共同监护权、裘莉则是单独监护权,但因为法院将临时主要监护权判给裘莉、小布一直只有探视权,小布等于从一开始就居于劣势,加上裘莉疑似有阻挠子女与他见面、并从旁监督他们通话与互传讯息的举动,更让小布与子女的鸿沟越来越深,最终演变成不可挽回的地步。

提儿史汪注意到,多数人甚至大部分专家其实不清楚「父母离间」是什么。她解释:「父母离间是一种策略,目的在于破坏孩子与另一方父母的关系,让孩子排斥和拒绝另一位父母,因为这符合父母的另一个目的。」她认为让孩子感觉夹在父母之间,或是一方说另一方坏话、甚至不让另一方抚养孩子,对孩子而言都是极其有害的。而父母离间更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虐待过程、一个经过高度伪装的意图,让孩子站在离间方这一边,从而拒绝与放弃被离间方的关系。

史汪列出以下10点关于父母离间的看法:

1. 父母离间是一种形式的虐待:离间方往往有自恋心态,为了自己排斥其他人的利益,包括孩子的利益。他们会精心演出自己是唯一一位为孩子最大利益考量的人,还会表现得像是自我牺牲,但背后他们宁愿毁掉孩子的幸福,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复仇心理。

2. 离间方对于其他人缺乏同理心,子女将处于一种极端纠缠关系。子女为了自己的安全,得压抑自己对于被离间方的感情、以及与被离间方亲近的欲望。因为如果不这么做,会被离间方视为背叛,子女基本上在感情与精神上成了离间方的人质。

3. 做出离间手段的不是安全的人,尤其是对于他们的子女。出于本能,反对被离间方也成了子女的生存方式。

4. 父母离间是一种欺骗的游戏。所有卷入其中的人包括亲戚、孩子的朋友、同事,甚至律师、调解员、法官、治疗师与社工等专业人士,都会被愚弄。离间方会确保所有人认为自己是好人,而对方是坏人。

5. 父母离间也是一种奥运级别的三角关系游戏(通常用来形容一段关系的两个人不会直接沟通或对话,往往要通过第三者来联系,导致这第三人成为了「三角关系」的一部分。很多时,其中一方会不断地跟第三者透露关于另一方的事情,让第三者对那个人产生不好的想法或情绪)。离间方能看到对手的痛点,然后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玩弄一切。

6. 一个孩子去对抗或拒绝自己的父母是完全不正常的,这违背了他们的生理与一切内在。

7. 孩子常在离间过程中拿来当成旗子或武器,会成为攻击的从犯。孩子可能会展现出对立甚至辱骂被离间方的行为,当被离间方作出反应,又能被离间方拿来当成证据,证明被离间方很糟糕。

8. 父母离间的重点就是权力与控制。离间方决定,另一方应该受到惩罚,孩子成为武器对被离间方展现辱骂、敌意或消极言行,让被离间方受伤,离间方也因此获得控制。但如果被离间方拒绝被控制,被离间方也会成为代罪羔羊、要为发生的一切负责,进而证明孩子疏远被离间方是合理的。

9. 离间方的行为通常是创伤的外在再现或重新表达,有强迫性的重复创伤。离间方在小时与成人的关系,曾是创伤的受害者。但离间方通常不会愿意承认这一点。

10. 离间方通常只愿意与站在他们同一方的人合作,并且会抛弃或是妖魔化不愿意配合、或被操弄的人。

详细内容可看影片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男呛绑架总统参选人「开膛破肚」 宣判前竟离奇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