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材料工程学系教授周卓𪸩与清大艺术学院副院长萧铭芚、艺术与设计学系副教授梁莉苓合作,运用烛光OLED打造一系列「烛光艺术」,今天(31日)起在南大校区创作实验空间展出。

周卓𪸩表示,OLED烛光特性是不会热、不会烫,最重要是为无蓝害的光源,借由结合艺术作品,让好光能提升为艺术创作元素之一,让人沈浸在美丽、舒适的光源视界里。而他研发的烛光OLED与艺设系合作打造「烛光艺术」,此照明不仅能保护眼睛,更到了心灵层次、丰富生命思维。

清华大学材料工程学系与艺术与设计学系携手举办「跨域2-与烛光的艺术对话」展览。黄羿馨摄
清华大学材料工程学系与艺术与设计学系携手举办「跨域2-与烛光的艺术对话」展览。黄羿馨摄
周卓𪸩表示,OLED烛光特性是不会热、不会烫,最重要是为无蓝害的光源。黄羿馨摄
周卓𪸩表示,OLED烛光特性是不会热、不会烫,最重要是为无蓝害的光源。黄羿馨摄

梁莉苓表示,她创作的装置艺术《希望之光》以灯箱的形式,悬挂在展场深处,取用烛光形象作为主要符号,藉色彩厚薄间的控制,表现散发光芒的烛光,在昏暗中带来温暖的希望导引意象;《远行》则利用捡拾的漂流木为媒材,取其经长时间于河中漂流、毁损之意象,表达因天灾或人祸而流离失所的人或心灵状态,安置在底部的烛光,则给予温暖的护佑。

「跨域2-与烛光的艺术对话」展期即日起至11月11日止。黄羿馨摄
「跨域2-与烛光的艺术对话」展期即日起至11月11日止。黄羿馨摄

梁莉苓说,至于《逐光行:致 2022》是此次跨域之进阶合作,主要以三件融入烛光光照的创作,组合成一件空间装置作品,其中将「烛光」令人感到安心的温暖特质,视为带来希望的引导力量,最终期许作品能为世人带来祝福。

萧铭芚则说,他的作品《追根究底》乃有感于植物之所以能够持续地生长,并屹立不摇于地面,是由于在看不到的地表之下有著吸收养分与水分并且牢牢地抓住土壤的「根」,因而以根为主体,将之攀附在球形的容器之上,突显根的功能及对植物的重要性。

萧铭芚表示,该作品透过玻璃的徒手吹制及灯炬作业成形并加以喷砂雾化处理,呈现玻璃材质的色彩及光影效果,作品虽然缺少枝干,但透过「根」的联想,希望可以传达植物的生命力,并隐喻除了凡事力求扎根之外,强调学习与研究的精神。

清大材料系教授周卓𪸩与艺术学院副院长萧铭芚、艺术与设计学系副教授梁莉苓合作,运用烛光OLED,结合艺术创造,打造「烛光艺术」。黄羿馨摄
清大材料系教授周卓𪸩与艺术学院副院长萧铭芚、艺术与设计学系副教授梁莉苓合作,运用烛光OLED,结合艺术创造,打造「烛光艺术」。黄羿馨摄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FB按赞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脸书粉丝团,即时新闻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闻!

壹苹娱乐粉专

壹苹新闻网粉专

壹苹 LINE 好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基隆豪雨不断造成2处土石流 市府紧急调派机具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