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警讯要注意
屏东荣民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吴介山说,其实皮肤癌有很多种,又以「黑色素细胞瘤」、「鳞状上皮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等3种最常见,在前期通常都只是一个小黑点,尤其基底细胞癌被形容成「沉默寡言的癌」,只会在皮肤表面慢慢长,偶尔出现轻微溃烂,并不容易发现异样,需仰赖医师的专业判断。
此外,民众很难分清皮肤癌的病灶与一般痣的差异,吴介山说,比较简单的判断方式包括「痣的颜色异常(不均匀)」、「痣的形状有缺角或不规则」、「有明显大小变化」,或是会痛、会痒、异常出血等,只要有疑虑,务必赶快就诊、接受专业的检查,不要觉得这是大惊小怪,「宁可事前多做一分,也不要事后后悔」。
白种人风险较高
针对皮肤癌成因,吴介山说,与个人基因有关,但紫外线是最重要诱发因子,尤其白种人对紫外线防护力本身就较差,许多人又喜欢日光浴,更容易出现晒伤、癌化现象,而东方人也是同理,如农夫、渔民、军人等,职业特质使其需长期曝露在严重紫外线下,风险相对提高。
不过,民众不要因此恐慌,短期1、2天曝晒带来的伤害仍以晒伤为主,身体还是有防御与代谢的机制,但长期下来、超过身体能修复的极限,便有可能诱发癌化。
吴介山举例,曾遇过一对老夫妻,听健康节目提到老人家要多晒太阳、促进维他命D生成,于是2人经常中午搬了椅子就到中庭晒太阳,几年晒下来,到门诊时即发现脸上有基底细胞癌,因此民众务必要适当防晒,不要刻意去晒,尤其是不要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晒。
开刀是最佳疗法
在治疗上,吴介山说,手术切除最直接了当、也是最好治疗方式,多数病人确诊后都采手术切除、定期追踪,但遇到有些无法透过手术治疗的情况,可考虑使用冷冻治疗、光动力学疗法等,或使用其他特殊药物,尤其黑色素细胞瘤近年有出现许多标靶药物、免疫增强药物,不过主要用于第三、第四期治疗。
吴介山提醒,将病灶切除干净,并不等于「没事了」,还是必须要定期追踪,基底细胞癌属于比较不会转移的癌症,但局部侵蚀能力比较强;鳞状细胞癌极少数会出现内脏转移,手术后会视情况做全身检查;黑色素癌则是非常容易转移的癌症,手术切除范围更大、全身检查更要注意是否有淋巴、内脏器官转移。
痣多不等于风险大
至于有些人认为痣多代表皮肤癌机率比较高,吴介山说,这说法不完全正确,但确实建议痣多的民众可安排每年定期检查,让医师来做判断,自己也可以安心,但若出现前述6大异常症状,定要马上就医。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