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SARS疫情催生卫福部疾病管制署防疫医师,时间快转到现在,肆虐台湾逾1000天的新冠肺炎也走到尾声,行政院长陈建仁日前拍板,指挥中心今起解编及防疫降阶,后续请卫生福利部成立「COVID-19防治联系会报」,作为沟通联系平台。
名医力挺张上淳
中国医药大学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长黄高彬认为,该单位「最最重要就是领头的人」,希望有1个真正懂得感染性疾病及感染管制,同时具备相关经验的人出来领导,而如果不限制1个人,那成立专家小组或咨询小组也有相同效果。
黄高彬也强调,「这个领头的人,千万千万不要是政治(出身)」,一定要尊重专业,这是医界最大的期望,并直说:「张上淳就很好啊!」
社交APP见证科技结合防疫
不过,即便已陆续松绑,多数民众仍习惯配戴口罩的日常,黄高彬认为,这一波疫情最重要的改变,就是资讯科技应用到防疫上,包含疫调时的警政系统,或者社交距离APP等,不只协助整体疫调,对个人防疫也有贡献。
黄高彬进一步提到,智慧医疗在治疗确诊病人上也派上用场,包含使用携带装置加上生理监视器,以减少接触,机器人也能协助送药与清消。
数位落差不能太大
至于民众在疫情下的就医习惯是否改变?黄高彬直言,「这方面的改变,要随医院改变而改变」,例如疫情严峻之际,有些医院会使用人脸辨识或其他感应机制,取代可能在无形中传播病毒的刷健保卡报到。
不过民众也需要跟上科技的脚步,不能说完全都不会操作,黄高彬举例,先前案例数增加,转发展出居家照护,然在线上视讯看诊时,还是碰到很多民众连平板、电脑,甚至基本的通讯软体Line都不会操作,导致医师在看诊之余,还得先协助处理数位落差,「这会让我们很累、很惨」,所以鼓励民众还是要具备这些科技使用能力,必要时才能快速自救。
防疫物资要储备但别囤积
另黄高彬强调,虽然疫情趋缓,不过民众仍不可轻忽,「最最重要就是口罩,还有干洗手和酒精」,也可以准备每人3至5件简便的隔离衣,万一又碰到大疫情马上可用。
对于口罩,黄高彬建议,准备至多3盒,家用快筛则可准备3至5件,有症状就筛一下,不过因为物资都有保存期限,也提醒民众适量准备,不必囤积。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