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30多岁的施小姐,小时候学走路与跑步都比同年龄孩子慢,而且蹲下后站立有点困难,初期以为骨科疾病,治疗无效改看神经科,国小时期确诊SMA。她的运动功能曾3度断崖式恶化。第一次发生在大学时期,双脚像布丁一样软、无法迈出步伐,双手也无法握笔写字。

第二次出现在4年前的研究所时期,施小姐独自到美国纽约实习,原本还能依靠助行器维持行动力,没想到一次感冒后,一度只能躺在床上、完全不能动,但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更不愿意放弃得来不易的实习机会,因此选择暗自流泪与承受。

第三次则发生在去年底,某天夜晚下班回家,为防止跌倒,双手扶墙,小心翼翼地走向门外,但跨出大楼门口后,肌肉就像失去联络一样无法控制。施小姐表示,当时为了保持站姿,耗尽全身力气,完全无法抽空打手机求救,只能僵在原地,直到精疲力尽跪倒,今年初开始仰赖轮椅行动。

「有药没钱买」比「没有药医」更残酷

看似个性坚强的施小姐并非对治疗不抱希望,而是不敢相信能申请到健保,不敢想像在申请健保未果之下,妈妈会如何倾家荡产救自己。她直言,2百万或2千万的药物对她来说就像没有一样,「有药没钱买」比「没有药医」更残酷。

直到年初健保放宽SMA药物给付于青少年与成人病友的消息公布,台北荣总神经内科医师萧丞宗的积极,让施小姐决定给自己一次机会。萧丞宗深刻体会健保申请过程对病友而言有多困难,主动安排甚至陪伴在医院里面「跑关」,尽量减少施小姐往返医院的次数。

所幸施小姐通过健保给付,目前接受SMA背针治疗3个月左右,追踪数据显示病况正在进步,可咬牙站立长达2小时,也可在室内缓慢走动。但健保规定如果2次追踪评估退步,就不再给付药物,让施小姐担心也做好再度失去的打算。

3种SMA药物已纳健保给付

台湾每17,181名新生儿就有1位是SMA宝宝,目前全台湾约有400名SMA病友,百人已纳健保,但与时间赛跑还有300人。萧丞宗指出,目前已有3种SMA药物纳入健保给付,分成背针、口服和基因治疗,只有背针没有给付年龄限制。

2023年欧洲一份SMA药物追踪最长时间(30个月)的真实世界证据发表,研究显示对于成人与年龄较大的儿童病友,背针均能带来持续且稳定的运动功能改善,且治疗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明显。

萧丞宗指出,国外给付SMA药物其实没有那么多限制,每位病友都应该有接受治疗的权利,希望政府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不设限给付用药,因为用药的确能明显改善症状,不只帮助SMA病友本身,也连带减轻照顾者及家庭的负担。

壹苹新闻网-投诉爆料

爆料网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壹苹娱乐粉专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高血压占十大死因3成仍有30%人不自知!掌握「3C」原则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