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举办「去中国化的历史教育」记者会,区桂芝等人立法院中兴大楼,发表对108年课纲的内容去中国化看法,结果区桂芝5分钟的发言影片被疯传到海外侨界,引发极大讨论。

区桂芝表示,课纲删掉经典古文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例如删掉了顾炎武的《廉耻》,因为这样学生就不必再知道为什么「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学生不再能理解为什么「耻,是清清白白的辨别」,反而是每天看到无耻政客跳梁小丑耀武扬威,学生怎么能不混淆价值观、是非观怎么能不错乱,「所以108课纲,是个『无耻』的课纲」。

对此,教育部长潘文忠回应,108课纲没废文言文或礼义廉耻,还举两版本为例,都有探讨品德和修养,希望透过生活中的思辨来实践,而非背诵教条。

在108课纲之前,普通高中国文的文言文比例为45%到65%。108课纲最大变革是减少必修时数、增加选修,方便学生适性学习。

在此背景下,各科时数普遍被砍,国文科能教的课文数因此减少,课审会高中分组一度建议将文言比例降到30%以下,引发社会议论。最终在民国106年9月课审大会,经过2轮投票,才决议文言比例为35%到45%。

根据中央社报导,当年经历「文白之争」的课审大会委员李雅菁表示,108课纲的特色是多元选修,强调素养导向,文白比例不是太重要,即便全部都文言文,学生不愿意学、没兴趣也不想懂,也无法达成教育目标。不过当时社会有很多不同声音,经过一番折冲后,经过2轮投票,才以表决方式敲定文言比例。

区桂芝所提的删除顾炎武《廉耻》,是来自旧课纲原订的30篇核心选文,108课纲减少为15篇推荐选文。李雅菁提到,当初审议时,一度有委员认为干脆连15篇都不要列,让出版社自行挑选,但多数委员认为还是要有范文,免得大家乱挑。至于15篇要选哪几篇,主要是尊重研修小组专家意见,课审大会只是订出大方向。例如技职重视技艺学习,选文要与普通高中有差异,像是「天工开物」就很适合技职。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政大学生提问课纲文言文争议 萧美琴:去中国化最强势力是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