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疾管署监测资料显示,国内今年截至5月20日共计4例疟疾确定病例,均为境外移入,较过去五年(2019-2023年)同期0-2例略高,分别为3例外国籍及1例本国籍,感染国家分别为缅甸、尚比亚、安哥拉及马拉威各1例,其中1例死亡。国内近10年(自2015年起)累计58例确定病例,均为境外移入,年龄以21-50岁为多(占72%),感染地区以非洲国家为多,检出病原体以恶性疟为主,其次为间日疟。另鉴于我国近期发现自马拉威境外输入病例个案,该署已于今日将马拉威国际旅游疫情建议等级调整为第一级:注意。

推荐新闻:大龄男子悲歌!男性更年期10项检测你中几个?

疾管署说明,疟疾是由感染疟原虫之疟蚊叮咬人类而传染的疾病,可分为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 (又称热带疟)、卵形疟;其中以间日疟及恶性疟(又称热带疟)最常见。大多数人感染后,可能于7天至30天内出现症状,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主要为发烧,也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痛、关节痛、恶心、呕吐和疲倦等症状,如未接受适当的治疗,发病数天后会出现间歇性或周期性的畏寒及颤抖、发烧及出汗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脾肿大、黄疸、休克、肝肾衰竭、肺水肿、急性脑病变及昏迷。间日疟跟卵形疟可能潜伏在肝脏数星期或甚至数年后再复发,所以在治疗完血液疟原虫之后,必须要加用primaquine服用14天做根除治疗,以避免间日疟或卵形疟复发。

疾管署呼吁,民众前往疟疾流行地区,请至少于出国前一个月,先至国内旅游医学门诊咨询,并依医师指示于出国前、出国期间及返国后持续不中断服用疟疾预防药物;旅游期间请穿著浅色长袖长裤,涂抹政府机关核可的防蚊药剂,尽量安排住在有纱门纱窗的房舍;返国后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尽速就医,并提供医师旅游史及曾服用的疟疾预防药物等资讯,以做为诊断与治疗参考。
 

防疫医师林咏青指出,目前疟疾主要流行区域在非洲、东南亚跟大洋洲,疟源虫经过疟蚊叮咬之后,会进到人体的血液而造成这个感染,潜伏期约为7到30天,也就是一个月内会发生症状,不过少部分个案可能出现疟原虫在肝脏内存活的状况,民众若有曾前往疟疾流行区,回国后要更加注意。

林咏青进一步说明,感染疟疾出现的症状是发烧,类流感的一些症状,如果是感染恶性疟疾,有较高的比例器官衰竭、休克、肝肾衰竭等状况。主要的预防方式是预防疟蚊叮咬,避免在流行区的黄昏至黎明间外出,可使用防蚊药剂或是身著长袖衣裤避免叮咬。

疾管署提醒,若民众要前往疟疾相关区域出差、旅游,可在出发前一个月前往相关医疗院所进行服药等评估。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新冠第6波大流行「百人等病床」 台大医院恢复疫情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