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丽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大众传播学博士,曾任淡江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2011年出任公视及华视董事长,2012年出任华视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在近日传出病逝消息,且主因是「癌王」胰脏癌。

三军总医院卫教资讯曾指出,愈高度的开发的国家,胰脏癌发生率愈高,且有糖尿病者较非糖尿病者比率较高,另外有遗传性慢性胰脏炎者亦较高。发生的年龄通常较大,大多介于60~65岁之间,不过最近研究显示,发生胰脏癌的年龄似乎有愈来愈年轻的趋势。

推荐新闻:夜市炸物摊排队却惊见「整锅黑」营养师警示:大量自由基、致癌物

而且胰脏癌因为早期大部分都没有症状,肿瘤一般大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腹痛,甚至背痛,如果痛在左上腹,有时病变在胰脏尾部,因此病人本身不易发觉,等到出现身体不适时往往已经相当严重,因此胰脏癌因扩散快、存活率低为所有癌症中最低,被称为「癌王」,而且根据卫福部112年的资料指出,胰脏癌更在台湾十大癌症中排名第七。

面对胰脏癌,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王璞曾提醒6大警讯,包含「上背或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或胃口不好」、「疲倦感」、「黄疸」、「体重持续下降」、「血糖莫名上升」,呼吁民众要维持饮食均衡、作息正常,并且定期做抽血、超音波检查,如出现腹部不适、体重减轻、黄疸等情形,就要尽速就医。

 

三军总医院则是分享过胰脏癌高危险群,并整理为6大族群:


1.高龄者:胰脏癌发生的年龄通常较大,大部分发生在60岁以上,少低于40岁。
2.饮酒者:有报告指出喝酒与胰脏癌的发生有关。
3.使用化学药品:长时间接触化学药品(超过10年以上),尤其是石油或其它溶剂。
4.曾接受胃部切除手术者:可能增加五至七倍的发生率。也许是因为接受胃部切除手术,改变了胃调节胰液的功能,或者胃切除后胃酸减少,使致癌的亚硝酸盐产生增加。
5.慢性胰脏炎者:常和胰脏癌合并出现,曾被认为是致癌因子,不过是否一定有关联性,倒是仍未有定论。
6.糖尿病患者:有些研究认为糖尿病病人罹患胰脏癌的机会较高,但这未完全肯定证明。


此外三军总医院也提想,某些日常生活饮食或习惯如香烟,乃是确定与胰脏癌最有关的危险因子,其机会大于比不抽烟者高2至3倍。另外也曾有研究报告指出喝咖啡似乎会增加罹患胰脏癌的机会,此外日常饮食中如果摄取太多肉类或脂肪,发生胰脏癌比例较高。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晚期肝癌别放弃!72岁男10年发作3次 「见招拆招」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