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于民国16年在中国大陆南京创校(初名为中央党务学校),负责训练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需要的干部人才,蒋中正是首任校长,在台复校后,有许多建筑物以党政人物命名,校内并有多座蒋中正铜像。

随著社会风气转变,政大学生屡有抗争,校方于民国106年成立「检讨现行校歌委员会」,经校务会议投票后,将校歌「实行三民主义为吾党的使命,建设中华民国是吾党的责任」修改为「实践民主法治是我们的使命,维护自由人权是我们的责任」,并采新旧版本并行。

另外,政大于107年经校务会议投票,决定迁移总图书馆中内的蒋中正坐像,但保留山上校区的骑马像。

政大学生会昨天(本月15日晚间)在脸书粉丝团发文,说明在这学期的总务会议、学务会议中,依据「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分别提出2项讨论案,在师生代表审议后,都获得通过。

「蒋公铜像站」也改名了。翻摄脸书「政大学生会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Student Association 」
「蒋公铜像站」也改名了。翻摄脸书「政大学生会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Student Association 」

其中,政大四维堂内的蒋中正遗像(死者生前的肖像),被学生代表认为并非以纪念荣誉校长为名,而是尊崇蒋中正统治者身分的展现,且属于促转条例所提到的「威权统治者象征」。在学务会议中经由一番讨论,最后以8票同意、6票不同意,通过撤除方案。但在移除之前,会保留影像存档供大众检阅。

另外,政大山上的公车站名为「蒋公铜像」,但学生代表主张,公车站其实离蒋中正骑马像有一段距离,反而离往返宿舍、俗称「好汉坡」的长阶梯入口比较近。总务会议中透过讨论,决议在下学年更动校园公车班次和路线时,将站牌名称改为「好汉坡站」。

中央社记者询问政治大学校方,今天中午获得简短文字回应。校方表示,学校已经行文台北市公共运输处,著手进行公车站名更改作业;至于四维堂的蒋公遗像移除后,则会转移到图书馆内的校史馆留存。

学生会指出,政大校内仍有许多以党国要角命名的建筑和画像,例如四处可见的孙中山画像,以及果夫楼、季陶楼等,都待后续讨论。学生会认为,是否要继续纪念这些党国推手及面目模糊的「国父、先烈们」,这些问题并无标准答案,留待未来政大人乃至台湾社会思考。(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女议员踩到坑「整只脚都陷下去」 实测柏油坑洞:台北市路平加油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