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安全研究计划」(Security Studies Program)主任傅泰林(M. Taylor Fravel)15日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撰文指出,随著中国经济陷入困境,很多西方学者及分析家都有一个相似的结论,就是中共为了维持政权的合法性,可能会更支持激进民族主义,加速推进台湾与中国统一。
傅泰林表示,这些推测建基于「转移注意力战争」(diversionary wars)这一理论,一些政治领袖担心
失去民众支持及会倒台而可能会发动战争,以分散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让自己看起来是个「成功的总司令」,进而加强对权力的控制。
不过,傅泰林表示,从历史来看,中国领导人没试过纯粹为了转移民众对国内危机的注意力而发动冲突。这是因为中国政府比其他国家更能控制舆论,及严密监察民众的举动。
他强调,当中国经济步履蹒跚时,带来的危险不是引发战争,而是中国领导人会因感到弱势,对外部威胁变得敏感,会对外猛烈抨击来展示实力,并震摄其他国家以防从中国的不安全中取得好处。
傅泰林在文章中列举多项历史事例,证明中国自1949年后,没有因为要在政治动荡中转移民众的注意力,而发动战争。
例如1958年,当时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大跃进」期间,为寻求快速工业化而造成了经济灾难,数千万人死亡,大约同一时间西藏发生叛乱。但当时中国没有透过对外挑起冲突转移民众视线,反而稳定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1960年代中期,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经济严重收缩。而1965年中国派军队协助北越对抗美国,军队数目在1967年达到顶峰,但这与国内不稳无关,而是中国对美国在越战中升级的反应,并与当时的苏联竞逐影响力。
1989年,中国大批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抗议,经济也陷入困境。当时中共领导人邓小平以武力镇压学生,而非对外动武,之后中国对外采取协商姿态,务求国内社会保持稳定。
傅泰林表示,中国不但没在国内不稳时对外动武,反而对外展示和解与合作的姿态。这是由于中国能审查资讯,透过媒体进行官方宣传,进而控制舆论。
中国对民众进行广泛的监控网络,使政府有很多方法很快平息国内动乱。如2022年底出现的「白纸运动」,因警察透过手机定位找到及拘留抗议者,使抗议只持续数天。
在这些情况下,中国较其他威权国家更不容易受到国内动乱影响。
傅泰林又指出,为转移民众注意力而对外动武也有风险。因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会加速政府倒台,所以政府需要找一个风险最低而又能获得民众支持的目标。
他举例说,中国为因应南海问题,可向菲律宾发动战争,并取得胜利。但中国民众可能不为所动,因为中国只是战胜一个较弱的对手。
至于台湾方面,中国民众会认为是一个较突出的议题,但对台动武代价高,而且结果不确定,「对于任何中国领导人来说,最差的结果是试图夺取台湾但失败,因而令人慬慎」。
但这并不等于中国什么都不做。傅泰林指出,从历史来看,如果中国经济变得更差,领导人可能会对外部威胁变得更敏感,特别在台湾等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会适得其反,会令中国表现得更激进,震摄其他国家以防止在中国不稳时从中取得好处。(中央社)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