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智库「地缘战略理事会」(Council on Geostrategy)印太区域研究员沙金特(Gray Sergeant)今天在伦敦发表报告「第一岛链的危机与挑战:英国的回应」,会后接受中央社采访。


英、美等七大工业国集团(G7)成员及欧盟在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侵略乌克兰后,陆续实施一系列对俄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但第三地转运等规避手段依然盛行。


回应相关现象,除了官方及研究单位持续调查分析不断演化的规避行为样态,寻求改善既有的预防管控和反制措施,G7与欧盟9月下旬更首度发布联合指引,主要目标即包括提升企业界对俄罗斯规避手法的认识、强化风险识别能力,并提供资源协助企业落实尽责调查和法规遵循。


中央社询问,尽管有意见认为可透过经济制裁吓阻或反制中国升高台海局势,乌克兰战争显示,届时或许有不少国家地区会以「何必赔上自身经济利益」、「难以调查和防堵第三地转运等制裁规避行为」及其他理由,消极应对或积极抵制相关倡议,这该如何解决。


沙金特说,所谓的中立国或第三地不参与国际制裁,这确实是一大问题,但也凸显赢得国际论述战、建立国际共识的重要性。各国若未能被台湾及其盟友伙伴的论述说服,自然不会遵守恐伤害自身经济利益的措施,外交领域的作为因此十分重要。


至于传出前总统蔡英文访问英国的计划因为英国官方考量外交大臣即将访中,而被迫「延期」,沙金特说,英国官方应向中方表明,在英国体制下,政府不干涉国会事务,国会议员有权自行决定与谁互动、访问哪些地方。


沙金特指出,英国政府必须画出清楚界线,勿让中方有机会以英国国会议员令北京「不开心」为借口,威胁英中关系稳定。


沙金特在报告提出一系列英国可用于吓阻或反制中国升高台湾海峡局势的外交、经济及军事能力,并指出英国首先必须向中方传达讯号:英方有能力、也有意愿使用相关工具。报告并提到综合运用外交、经济和军事手段的重要性。


其中,在建立国际共识的挑战方面,沙金特示警,相较于南海议题有广被各国接受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等有助「明辨是非」的法律及认知框架,在台湾议题上,要各国统一口径可能较难。


此外,联合国大会若出现谴责中国对台采取侵略作为的决议案,即便表决通过,其正、反票数差距可能不至于超过谴责俄罗斯全面侵略乌克兰的2022年3月联大决议。


在经济措施方面,报告指出,制裁和出口管制可针对在科技与技术方面特别依赖G7国家的中国产业领域及企业精准打击,例如航太产业。


金融制裁也可望重创中国。分析显示,将中国4大银行逐出国际美元支付系统,受影响的对中贸易和投资额恐高达3兆美元(约新台币96兆元)。伦敦金融城可在限制人民币的国际流通扮演重要角色;中国持有的外币和外国资产也可以是打击目标。


不过,中国近期势必会持续采取措施,以确保自身对经济制裁的防护力,既有例子涵盖推动供应链「去美国化」的「强化自主」政策、发展以人民币为基础的国际大宗物资贸易体系等。


对有意实施对中经济制裁的国家而言,可能遭遇的挑战则包括一旦中国面临经济困境,不同于自由民主国家,北京当局可用于压制民众不满的手段更多、更无情,且难以受约束。


此外,实施制裁的国家也得承担成本,例如限制对中贸易恐冲击英国消费市场。考量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参与程度,对中制裁预计将比对俄制裁对更多国家造成更大冲击,而相较于俄罗斯,中国也更有条件对各国发动「反制裁」。(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波罗的海电缆遭破坏 疑涉案中国货船遭登船调查后启航赴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