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人同时预测,2025年中国汇市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波动,但不会动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天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中国经济工作,强调宏观政策要「积极有为」,并明白提出要「稳住房市股市」,且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会议后,从昨晚到今天,包括新华社、央视、澎湃新闻等各路官媒及多家中国财经媒体,不约而定将焦点放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上,纷纷采访中国境内学者及法人作解读,提出上述观点。
央视「玉渊谭天」报导,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表示,这一转变是中国经济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所致,包括有效需求不足、物价偏低、房地产明显下滑、地方政府债务等压力,加上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在这种内外背景条件下,中共中央遂作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宣示。
澎湃新闻报导,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中共中央2011年以来首次将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背后是当前中国物价水平持续偏低,有效需求不足。
粤开证券分析,2011年以来,中国相关政策的基调一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顶多加上「加力提效」、「灵活适度」等表述。但昨天的政治局会议改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属于「重大调整」,体现中共中央对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提振市场信心的决心。
新华社报导,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货币政策的表述从先前的「稳健」改为「适度宽松」,意味着中国将保持资金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降低企业和居民综合融资成本,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东方金诚研判,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会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降准,其中政策性降息幅度有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今年的0.3个百分点,而且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会适时调降,进而引导企业和民众融资成本下降。至于汇市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但不会动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