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苹新闻网-投诉爆料

爆料网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壹苹娱乐粉专壹苹新闻网粉专

新北市瑞芳山区9/20发生20人登山健行团途中遭蜂群攻击,11人送医、2男急救后宣告不治,警消获报紧急驰援,其中60多岁焦姓男子送医时全身发黑、四肢僵硬无生命迹象。

养蜜蜂专家黄皇龙表示,若蜂几乎整只是黑色,研判攻击的是黑腹虎头蜂,这类虎头蜂生性敏感,尤其入秋时节开始繁衍下一代,加上族群变大攻击性更是强烈,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派出「侦察蜂」,一旦威胁逼近便释放贺尔蒙吸引蜂窝内蜂群倾巢而出攻击。

黄皇龙说,黑腹虎头蜂一般会在地势较高点,且选择四周最高的大树构筑蜂窝,蜂窝直径可达约90公分,不过,由于今年有台风,蜂窝也可能构筑在较低且隐密的树木,建议山友只要发现「侦察蜂」,要立即将身体压低动作不要太大,缓缓离开现场。

中兴大学昆虫系副教授吴明城表示,秋末是虎头蜂造成人们死伤的高峰期。他建议民众遇到虎头蜂时应冷静且迅速地离开,并观察虎头蜂的意图,避免遭到蜂群追赶。在进行郊外活动时,也应注意草丛和天空,提前预知虎头蜂聚集的地点,以避免危及生命。

台湾大约有8种虎头蜂,其中以黑腹虎头蜂和中华大虎头蜂对人类威胁最大。中华大虎头蜂的工蜂体长可达4至5公分,而黑腹虎头蜂则为3.2至3.8公分。中华大虎头蜂的毒囊较大,毒液量也较多,即使对蜂农等具有抗体的人被螫2次也可能危及生命,更不用说一般民众了。

虎头蜂之所以危险,主要是因为其蜂毒量较大,而且螫针倒钩也较细,因此可以连续螫数次。蜂毒中的蜂毒胜肽会引起红血球破裂、急性过敏性休克和发炎反应,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患者无法呼吸和溶血症状,甚至可能致死。

吴明城还强调了一些预防措施。例如在爬山时应避免穿深色衣物和喷洒香水,还要避免用扇子或其他物品驱赶虎头蜂,因为这样反而可能引来更多的虎头蜂。此外,不应该向虎头蜂喷洒敌避(DEET)或其他喷雾,以免激怒蜂群。在遇到虎头蜂的情况下,应保持冷静并尽快离开现场。

然而,预防胜于治疗。吴明城表示,在进行郊区和山林活动时,民众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观察并远离虎头蜂群,以避免蜂螫伤害: 1. 注意远处空中是否有虎头蜂在飞。 2. 观察附近的虎头蜂是否有攻击意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36岁男不烟不酒竟肺癌四期 昔只能活半年!「这疗法」2年半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