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医院皮肤部主治医师朱家瑜提醒,异位性皮肤炎是好发于儿童的第二型自体免疫疾病,但家长常有错误观念,以为长大就会自行痊愈,没有积极寻求专业医师治疗,而是随便买药膏来擦,吃保健品或偏方认为可以调体质,等到孩子青春期发现改善,就医时可能恶化成中重症。

朱家瑜表示,有1/3到1/2的异位性皮肤炎病童长大后不但没痊愈,反而演变成中重度,若换算全台潜在6岁至12岁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炎病童数量,恐高达5万人。若未稳定治疗,高达80%儿童患者会出现气喘或过敏性鼻炎等第二型发炎相关疾病,甚至生长迟缓、引发三高/代谢慢病、情绪/社交障碍、过动症(ADHD)等身心问题。

健保署自今年2月1日起,放宽异位性皮肤炎生物制剂健保给付申请,从原先的12岁以上,放宽至6岁至12岁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炎病友皆可申请。健保署长石崇良今日说明,放宽给付后预估每年99人到157人受惠,每人每年可省下30万元药费,助中重度「异童」摆脱疾病阴霾,启动第二人生。

健保署长石崇良(左2)携手台湾儿童过敏气喘免疫及风湿病医学会(右2)、土城医院(右1),与异位性皮肤炎病友协会(左1),宣布治疗政策新福音。学会提供
健保署长石崇良(左2)携手台湾儿童过敏气喘免疫及风湿病医学会(右2)、土城医院(右1),与异位性皮肤炎病友协会(左1),宣布治疗政策新福音。学会提供

林口长庚儿童过敏气喘风湿科主治医师姚宗杰盘点家长常见3大治疗矛盾,一、在皮肤症状缓解后自行减药、停药,导致症状加剧反扑;二、担心类固醇或抗生素副作用,家长自行减量或停药,然而,类固醇若未按照医嘱自行减量,可能导致异位性皮肤炎症状急剧恶化,而抗生素若未在疗程中完成,也可能导致抗药性出现,反加重病情。

三、很多家长不想频繁回诊照光、担心孩子恐惧打针,因此偏好使用口服药物,却懒得回诊追踪肝肾功能数据。姚宗杰提醒,根据研究,部分口服药可能会增加肝脏酵素释放、引发肝脏发炎,或增加静脉血栓、心血管疾病、带状泡疹等疾病的发生率,需定期回诊抽血监控数据。

为避免「异童」人生变调的憾事重演,姚宗杰提醒家长,除应提早介入治疗,无论使用何种治疗方式,都应遵从医嘱勿自行减药或停药。针对有肝肾代谢疑虑的药物,则应确实做到定期回诊监控数值。如对疗效速度、药效维持时间、治疗方便性有担忧,可与医师讨论更精准抑制发炎反应且副作用低的治疗方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抗痘「面子大问题」 营养师推荐7好4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