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中原在脸书发文,深入浅出的解释米酵菌酸产生的原理说,这几天bongkrekic acid(米酵菌酸,以下简称BA)被吊打,认为他是罪恶满盈,怎么这么毒啊?「BA辩解道,我本来是好菌(米酵菌)的好帮手。任务是保护那些油兹兹的植物种子。」
他指出,以椰子为例,椰子肉富含油脂(高达20%),负责传宗接代。可是有一种真菌会侵犯它使它从内部烂起。真菌是最早演化出来有粒线体的生物(单细胞或多细胞),那时地球上的氧气还不大多,真菌高度依赖新入伙的粒线体进行氧化产生能量。可是这就让椰子不高兴了,于是它召来米酵菌来帮忙产生这厉害的武器BA,这菌只有在很油的种子上才造BA来消灭真菌,使椰子可以活下去。
其实这和国家一样,和平时不浪费资源造武器。只有当肥兹兹受敌人威胁才造它。米酵菌只有在油含量很高的植物而且有真菌(发酵)作用时,才产出多量的BA去攻击真菌的粒线体,因为那是真菌的阿基里腱,一打就完蛋。
而时间快转到19世纪,印尼来了很多中国移民,中国人爱黄豆食品,豆腐之类的,在印尼发展出国民美食「天贝」,它是发酵的黄豆饼,煎或烤起来很好吃,但是印尼不产黄豆,要靠进口,所以后来就发明「椰子天贝tempe bongkrek」(又称「椰子发酵饼」),又便宜又好吃,但后来就出了大祸,死了很多人,多到政府禁止它。
当政府决定禁止国家食物特产时,这当然是非比寻常的情况,然而1988年,印尼政府对数千起食品举报做出了回应,正式禁止椰子天贝进入市场,实际上却并不成功,椰子天贝仍然是一道受欢迎的菜肴。传统天贝是将根霉属(Rhizopus spp.)真菌接种至煮熟的脱皮大豆,再以香蕉叶包覆,经过一至两天发酵,真菌将大豆分解后菌丝包覆大豆而成的白色饼状食品。显然,你已猜到就是BA造成吃椰子天贝中毒的,另外,富含油的玉米饼在中国东北也发生中毒事件,也死了很多人。
但照说,米含的油脂不多,不应该容易有BA啊?我们台湾人吃粿粉、粄条几百年了,真是使大家大惑不解。牟中原猜测:
台湾人吃粿条是用水煮或蒸的,没有什么油,那很安全。但马来西亚炒粿条不会加水,且放入马来西亚特制的黑酱油,里头含有香茅等香料,酱油浓度较黑,才能将招牌粿条炒到「黑黑的」。且关键在于制作时必须以大火热锅,利用锅气去炒粿条,火侯及油量都要控制得宜,「要炒但又不能在烧焦的边缘」。
大火会逼出粿条中的水,而由油进入米中(我们的炒饭是油包米,而非油渗米)。那再如果这炒粿又放了很久,就招来酵菌了。马来西亚餐厅必备椰子产品,米酵菌不缺 当它遇到其它菌就奋勇杀敌,产生很多BA,这些东西一起进了人肚子,那些BA就更勇了,因为人体每一个细胞都有粒线体,「我真不是故意的,我本来是保护椰子的神将」。
文末牟中原特别指出:「那家餐厅最后还宣传『冷冻包热卖中』」,显然对此颇有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