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福部110年癌症登记报告显示,摄护腺癌在台湾男性中的发生率排名第六,死亡率则位居第五。其中,已达第四期时的诊断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台北慈济医院主任蔡曜州解释,摄护腺癌的早期症状通常不太明显,且可能与良性摄护腺肥大相似。这些症状包括膀胱排空困难、尿急、排尿不顺、尿流变细、尿滴漏、夜间尿频、尿中带血以及尿失禁等。在疾病晚期,癌细胞可能转移到骨骼,破坏骨骼平衡,进而导致死亡。

摄护腺癌主要发生在年龄较大的男性,45岁以前罹患者相对罕见,但随著年龄增长,55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急剧上升,尤其是60岁以上的男性更为集中。因此,年龄是摄护腺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另外,有家族史的人群罹患摄护腺癌的机率比无家族史者高出近十倍。

推荐新闻:独家|护理师控「上班支援忙到翻」领呒近5万津贴!医惨轮值夜班 卫福部说重话了

在临床上,当遇到疑似摄护腺癌的患者时,医师会通过摄护腺特异抗原指标(PSA)和肛门指诊进行初步诊断。一般而言,摄护腺特异抗原的正常值应小于4ng/ml,若介于4ng/ml至10ng/ml之间,患癌的机率将上升至25%,而当指数大于10ng/ml时,患癌机率高达60%。根据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摄护腺癌共识指引,不同年龄段的参考值有所不同,50至55岁的正常参考值为3.5ng/ml;60至69岁为4.5ng/ml;70岁以上则为6.5ng/ml。在这些数值的基础上,医师会进一步进行肛门指诊,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组织切片检查。

过去,摄护腺组织的采集方式主要是透过经直肠超音波摄护切片。然而,由于这种方式是随机采样,并不一定能够切到肿瘤组织,且容易引发血尿、败血症等并发症。因此,核磁造影与超音波影像融合摄护腺切片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当患者接受核磁造影后,医师利用3D影像融合技术,将核磁造影显示的病灶与超音波影像精确对应,进行精准切片。这种方法的准确率高达六至七成,更能有效降低伪阴性率。

蔡曜州建议,有家族史的40岁以上者以及无家族史的50岁以上者应该每年进行摄护腺特异抗原指标检查,并根据初步指标值进行个性化的追踪。这样可以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标。

台北慈济医院主任蔡曜州看诊。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台北慈济医院主任蔡曜州看诊。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捷运万大线又出问题!土城段已4次流标 连结树林、新庄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