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中央气象署指出,随著气候变迁的加剧,台湾高温日数明显增加,低温日数相应减少。为提高社会大众对高温风险的认识,该署自2018年起开始发布「高温资讯」,透过各种媒体平台如网站、APP和社群媒体,及时通报热伤害防护建议,以帮助民众有效应对极端气候对健康带来的挑战。
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则强调,为了在学童中推广热伤害的防护教育,他们与国民健康署合作,提供专门的教育资源和宣导活动。这些资源不仅在学校内部广泛传播,还通过国立教育广播电台向公众宣导,鼓励家长和学生在夏季期间注意避免热伤害的发生,共同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暑假。
此外,国民健康署进一步提醒,容易发生热伤害的环境包括高温闷热的户外、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和密闭的车内。为了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他们邀请知名儿童节目主持人担任宣传大使,分享简单易行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置方法,以帮助孩童和家庭有效避免热伤害的风险。
3招预防热伤害
保持「凉」爽:在穿著上以浅色与透气材质的衣服为主,婴幼儿衣著上,不建议有过多的包覆。于室内时,空间保持凉爽通风,外出时,婴幼儿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并可携带手持式电风扇、遮阳帽、抗UV衣服或外套或选用适合的防晒用品。
「补」充水分:不论在室内或室外,适时适量的补充水分,避免瞬间大量的补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饮料取代。
随时留「心」:外出时留意气象资讯,避免在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外出,另外,若搭车或开车,务必确实检查孩童是否已下车,避免因孩子睡著,留置车内发生憾事。尤其以搭乘娃娃车至托婴所之婴幼儿,随车老师及司机,下车时务必确实清点人数,到班时,若老师发现婴幼儿缺席,须马上联络家长确认是否有随车到校。活动游玩多注意孩童身体状况,若出现身体不适请立即休息,必要时需送医诊治。
5步骤热伤害急救
荫凉通风:当孩童出现热伤害征兆时,如疲倦、食欲不振、活动力减退等症状,务必迅速离开高温的环境,迅速到荫凉通风处。
松脱衣物:移除孩童身上过多、不透气或太紧绷的衣物,并让孩童平躺,足部稍微抬高,若出现有呕吐现象,则协助侧躺保持呼吸畅通,避免呼吸道阻塞,造成生命危险。
泡水或洒水散热:全身颈部以下泡冷水,或用凉水擦拭身体,并搧风降温,如手边可取得冰凉饮料罐,可放置于孩童的颈部、腋窝和鼠蹊部。
补充凉水:孩童意识清楚,可给予少许盐的冷开水或电解质饮料,补充身体所需的电解质;若出现意识不清的现象,则不可以给予饮水。
尽速送医:在处理热伤害的过程中,若出现大量流汗、口渴、恶心呕吐、轻微的意识混乱、昏厥等等症状,或超出可以当场处理的情况,应紧急拨打119,寻求医护人员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