呛陈建仁「质询是上对下」一鸣惊人 翁晓玲率性评价两极
现年55岁的翁晓玲,拥有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的亮丽学历,过去长期在清华大学科法所任教, 2008年被前总统马英九提名为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委员,丈夫则是鼎鼎有名的前大法官陈春生;此次凭著专家学者身分名列国民党不分区立委。虽然看似无政治经验,但坊间盛传早在2022县市长选举,她就被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岳父高育仁相中,打算当「奇兵」竞选新竹市长,可惜最终内部民调输给了新竹市议员林耕仁才作罢。
推荐新闻:翁晓玲提案砍NCC委员 驳护航中天「三立、民视被关我也发声」
翁晓玲在2024大选后进军立法院,凭借质询行政院长陈建仁时的一句「质询是上对下」一鸣惊人,随后她又陆续抛出颇具争议的「总统选举两轮投票制」、「总统国情报告即问即答」修法草案,引发朝野议论;蓝营封他为国民党「新一代女战神」,不过绿营却批她毁宪乱政,不仅党团干事长吴思瑶酸她是「惊世立委」,甚至有网友到她的脸书留言洗版。
但面对总总质疑,翁晓玲也没在怕,直接在脸书连发三文回呛酸民,更秀出她的德文博士论文呛「有兴趣找碴的读者赶快去买」,率性个性令人印象深刻。
不后悔讲「质询是上对下」 认立委工作「危机四伏」
接受专访这一天,翁晓玲穿著粉色衬衫搭配深褐色西装外套,顶著酷似总统蔡英文的短发配上无框眼镜,十足学者做派,若非曾看过她质询时与官员舌枪唇战,谁又能想到这个温文儒雅的学者,竟也有剽悍时刻。
「上对下或许很『口语表达』,但我呈现在监督台上的『上下监督的关系』」,翁晓玲回顾「质询上对下」引发的阵阵涟漪,但她不后悔当天这样对陈建仁说。她还原事发经过,直言内阁官员并没有很尊重立委,过程中时常抢答或是反质询,所以她才想先沟通,「陈建仁的反应才是出乎我预料」。
除了「质询上对下」,翁晓玲陆续提出的几个修正法案也遭到质疑,尤其「总统选举两轮投票制」,就连党内都有杂音,让她「内外交战」。
翁晓铃坦言,从学者转战立法委员是过去不曾有的经验。上任这一个月来,她感受到这是个非常有影响性、挑战性甚至危机四伏的工作环境,一方面承载民众对她的期许与托付,同时也要消化、排解不理解她的民众想法。
法律信念屡遭质疑 翁晓玲坦言遭「网袭」
「我向来就事论事,看到问题就勇于表达意见,纵使别人不接受我的观点也没关系」,翁晓玲说,这就是多元民主的价值所在,尤其很多重要议案还是要投票,她会尊重投票机制,「今天提出法案,我会试图说明清楚自己的法律信念跟论述,即使无法引起共鸣也没关系,还是可以促进社会多元思考,让大家想想不是只有一个观点。」
虽然翁晓玲讲得坚毅,但前段时间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平时冷静的学者似乎也难以招架,从她3月8日的脸书贴文中也可看出迹象,称面对一片「网袭」,感谢立法院长韩国瑜送她的妇女节满盆玫瑰,让她更有勇气,也期许自己像玫瑰一样无畏地绽放。
「我没看太多留言,而且这是台湾民主多元的价值,所以心情没有太影响。」
学法初衷崇拜党外前辈 姚嘉文、尤清启发她
翁晓玲还在习惯成为公众人物,也会更谨言慎行,过去担任学者没有太多的媒体曝光,如今她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她笑说,自己本来爱煮饭、买菜、逛地摊,但这次的采访让她也很紧张,若很多人点阅,那以后真的不能去菜市场买菜了。
法律人出身的翁晓玲择善固执,自认人格特质里有种正义感,从小就想读法律,「在我们那个时代有几个法律英雄,像是朱高正、姚嘉文、尤清等最早的国会改革前辈」,他们的问政风格启发了翁晓玲,让她早立定志向出国读书,考上大学的暑假就开始学德文,打算去德国攻读法学博士。
历经众多纷扰,翁晓玲却不后悔当立委,反倒很感谢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抬爱。她说,自己过去做后端的法律研究,但放眼望去,有多少法律学者可以成为立委?如今能亲身进入立法院从事立法工作,从法律的形成、中间折冲到结果出来,可以实现属于自己的法律理想,强化改善国家、法治的重要事情。
挺「中天新闻」被质疑 提案NCC委员7缩5
曾经担任NCC委员的翁晓玲,对于现在的NCC却是不假辞色,多次批评关闭中天新闻台的行为。担任立委后,她更提出要把NCC委员数从7人缩减为5人,却也被解读是护航中天。
「我不是为了袒护中天」,翁晓玲睁大眼睛解释,在民主国家中,关闭新闻台将造成寒蝉效应,她更举美国前总统川普再讨厌CNN,任内也没有关掉,「今天不论中天政治立场如何,假设关闭的是三立、民视,我同样会出来发声」。
对于缩减NCC委员人数的提案,翁晓玲则表示,「我一直希望NCC是真正独立的机关,但关键还是成员本身的独立性」,她认为NCC能否成为独立机关,关键在于人,而非机关本身。
她强调在拥有庞大广电市场的国家,监督委员也仅有5人,对比台湾相对萎缩的市场,其实不需要7位。同时她也进一步指出,独立机关应反映政治的多元性,代表不同民意,「独立机关也需要民主大联盟,它不适合单一政党控制」。
翁晓玲近期提出多项改革法案,纵使面对千夫所指,她仍无愧于心。她认为在民进党执政的八年,勇于批判政府施政的学者不太多,但凭著法律的初心,做认为正确的事情、讲该讲的话,未来四年,台湾民众对国会期待很大,行政团队做得好不好,还是要靠立委全力监督,「我没有想太多,我觉得无欲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