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中贸易战、香港反送中运动爆发,为趁势吸引高资产客户来台,金管会2020年8月推出「媲美星港」财管2.0方案,自2021年起台湾金融保险业产值突破新台币1.4兆元,但对GDP贡献比几乎零成长,2022年更降至6.41%。

同一时间,香港金融保险业产值对GDP贡献攀抵至21.59%,创近10年新高,相比2013年增加5.87个百分点;新加坡金融保险业产值占比达13.72%,相比2013年增加2.67个百分点。

金管会官员解释,金融业产值受价格及业务量决定,其中,业务量可透过争取台商资金回流而衍生的业务、推动财管2.0、新种业务增加、原有业务量如放款余额或证券交易量增加等4方向推动成长。

另一方面,利差或手续费会影响价格,官员坦言,国内新台币利差比不上国外美元利差,加上金融业手续费收费低廉,如许多银行不敢收取信用卡年费;但若提高利差,台湾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成,中小企业及自有住宅借款户成本也就相对提高了。

民营银行主管认为,台湾对外资汇入达一定规模者有管制,规定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投入台股,否则必须汇出,对国际资金流入意愿难免会有影响,如新加坡对外资资金汇入基本上没有管制,相对容易成为国际资金流中心。

他进一步指出,2012年底国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及兆丰金4大金控占台股市值的5.4%,10多年后被电子股取代、占台股市值比降至4.7%;但新加坡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及大华银行2012年底市值占比为19.3%,现在一路升至38.9%。

这名主管说,台湾金融业对GDP贡献比几乎持平,不代表台湾金融业没进步,台湾整体GDP会成长,金融业产值也在成长,但星港市场不限于当地,资金流更多的是国际资金,台湾只能赚国内池子里的资金,当金融业不够国际化,自然难以提高竞争力。

台湾金融研训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赖威仁认为,台湾金融业对GDP贡献比持平,可能是其他产业成长更为显著,近年台美发展较偏重科技业,星港GDP组成则由金融业占大宗。

赖威仁表示,星港重要金融业务发展都不是局限于国内货币,而是经营其他货币,成为区域调度中心,若金融发展币别局限本国货币,成长空间会稍微受限,台湾有不小规模资金钱进海外,政策面应思考如何吸引台商及台湾相关资金回流至国银OBU或海外分行,鼓励银行开拓外币计价的金融商品或服务。

台新金首席经济学家李镇宇提出3点建议,第一,台湾银行业市场过于饱和且规模零碎化,政府应鼓励金融业整并提高竞争力,并应从「公公并」先行,展现示范效果。

其次,政府监管重于兴利,不利金融业创新,若适度放宽监管、更重视台湾金融业对GDP贡献比是否成长,对金融业竞争力会有助益。

第三,李镇宇观察,台湾各政党总统参选人政见,提到的多是产业政策,未提如何兴利,促进金融产业发展,金融业身为服务业的领头羊,当政府拉动金融产业的薪资及竞争力后,才能进而拉抬整体服务业发展。(中央社)

壹苹新闻网-投诉爆料

爆料网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壹苹娱乐粉专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COMPUTEX、WWDC陆续登场 专家估AI气势依旧、挹注电子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