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行人路权促进会理事长林于凯指出,往年高雄市政府编列在行人路权改善的经费,往往不到总预算千分之一,今年原本编列预算也仅有1.1亿元的相关预算,但2021年,全年度A1死亡事故中,行人占比达10%,而行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除了过马路被撞、就是遭到后车追撞(合计占60%)。林于凯呼吁,除了已经编列的1.1亿元预算,本年度的交通罚锾岁入,必须至少提拨3%专款专用在改善行人安全。

热门新闻:2千万法拉利失控 冲撞路边3车酿3伤!竟这原因害的

 

小朋友说不太敢骑车怕会跌倒。 翻摄画面
小朋友说不太敢骑车怕会跌倒。 翻摄画面

亲子共学协会创办人的吴亭君表示,以凹仔底站二号出口往大顺路方向为例,它也是未来轻轨『爱河之星站』交会的地方。结果在市府轻轨人本造街计划推动后,目前的人行道环境居然是像这样:有狭小到轮椅根本过不去的人行道、整段的人行道破碎难走,骑楼堆满杂物情况下,我们有时候需要走在车道上,其实非常危险。

现场有学童骑著脚踏车,但是要在附近狭窄又倾斜的人行道上骑乘,小朋友说不太敢骑车怕会跌倒,更何况狭窄的人行道;轮椅族要行走其上,更有翻覆的危险!

大顺路通往两所中小学校,加起来将近4000人,吴亭君特别呼吁,市府应规划从捷运附近优先设置『通学步道』, 保护学生的安全。其他像是医院、大型商圈有更多人流,实在有兴建实体人行道的必要!

彭渰雯教授指出,很多老年人无法自驾时,他们要如何出门能够行得安心?翻摄画面
彭渰雯教授指出,很多老年人无法自驾时,他们要如何出门能够行得安心?翻摄画面

中山大学公事所彭渰雯教授指出,2015年开始就推动「还我行人路权联盟」,并曾经进行高龄者人行路权感受调查问卷,当时调查长辈走在路上最担忧的问题依序是:汽机车不让行人优先通行、机车在人行道上行驶,威胁行人安全,以及路面高低不平,走路容易跌倒。时至今日,这些状况在高雄街头,仍然非常普遍,台湾即将进入超高龄社会,高雄的老龄人口比例也逐年上升,现在我们关注的,不只是当下的行人环境,而是必须设想,当未来有很多老年人无法自驾时,他们要如何出门能够行得安心?

林于凯列举高雄市有许多行人「痛苦路段」。翻摄画面
林于凯列举高雄市有许多行人「痛苦路段」。翻摄画面

标线改造台湾路小编刘冠颉举例,许多人觉得有人行道无法路边停车,但透过适当的空间分配,其实很多东西是可以共存的,如高雄盐埕区滨海一路、楠梓的德祥路、新竹的东山街。

林于凯列举一些行人「痛苦路段」,点名西子湾捷运站(轻轨哈玛星战)到鼓山渡轮站、捷运三多商圈到狮甲国小站都欠缺连续的人行道、捷运巨蛋站及中央公园站则是欠缺「行人专用时相」、荣总及高医附近,就医长辈从捷运站及公车站下来后,要走到医院的路途间人行道不是被占用,就是没有人行道可走,必须在马路上与车争道非常危险。

公民团体要求人行道外推。翻摄画面
公民团体要求人行道外推。翻摄画面

行促会认为,捷运、轻轨站附近的人行环境必须优先改善,要推动工程建设时必须一并考量(1)人行道应当平顺、连续、无障碍,不应当有路障,除了民众店家制造的路障需要排除,并且加强执法(2)机车停车位全面退出人行道,因为若有足够宽度设置机车停车位,应当一律改以内缩式停车湾的方式设置,不要设置在人行道上(3)在缺少人行道造成人车动线冲突的街道巷弄,应当积极规划人行道的设置。

公民团体要求人行道外推。翻摄画面
公民团体要求人行道外推。翻摄画面

市府交通局回应,市长上任至今已改善完成人行环境长度约10,000公尺,现正持续进行,今年预计再2,500公尺;并陆续完成13所校园通学步道改善,今年将加倍申请营建署补助。未来所有新辟道路、重划区道路,均将人行道纳入基本设施,逐步提升人行环境

机车退出人行道方面,101年起已陆续完成5大商圈、20所大专院校、14所教学医院周边机车退出人行道措施;近5年则配合10大重要干道、15所市立学校人行环境改善工程同步执行机车退出人行道,计42路段,共计长度34840公尺,让机车远离人行空间,未来持续办理。

公民团体要求人行道外推。翻摄画面
公民团体要求人行道外推。翻摄画面

交通局强调,截至目前为止,高雄市共设置38处行人专用时相路口、294处行人早开时相、以保护行人穿越路口安全,未来也会持续增设。未来将与行人路权团体建立联系管道,无论工程、教育宣导或执法面,多方向公私合作、一起改变高雄交通文化。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没斑马线!台中男直接穿越马路 惨遭机车冲撞伤重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