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专家、中研院生医所研究员何美乡指出,此事件已经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仍算得上。从用餐时间,到发病的时间仅数小时,最有可能是食物中毒,可以确定非感染性肠胃炎(通常需48小时才会发病)。

目前此案已致2死,其中1人是39岁男性,何美乡认为若无共病,是相当罕见。因为通常高风险族群是老人、儿童、及怀孕女性。「健康年轻人因食物中毒往生,则所食用的毒素不是剧量、就是剧毒。」另外也要观察肝衰竭症状,需朝仙人掌杆菌毒素(有氧或无氧都可繁殖)、肉毒杆菌毒素(虽为神经毒素,仍可早成肝脏病变,属厌氧菌)、及菇类中毒探索。何美乡表示,考虑这些病菌的属性,事关培养的效率,以上两种毒素只要产生,其毒性就很难被中和,在炎热的夏天确保食安,就是要预防毒素的产生,而最关键的是,确保食物的保存在适当的温度,通常在25度以上的室温,这些病菌就繁殖得很好,繁殖过程必会产生毒素。


【推荐新闻】1毫克就致命!宝林茶室「夺命元凶」可能是这 曾酿9死悲剧


因病例中有食用粿条或河粉,何美乡推估趋向于仙人掌杆菌,淀粉被发酵之后的结果。她认为卫生局最需要厘清的事,是食物保存的SOP,也就是粿条或河粉在被烹调前,置放于室温多久?冰箱温度、容量又是如何管理,因为冰箱太满就无法保证每样食物都是在适当的低温下保存。另外也该确认这些粿条及河粉的来源

何美乡并提醒,卫生单位在调查食安事件时,随时都要保留有可能是「人为蓄意破坏」的思维。不慎发生的食安意外是食安问题,人为的蓄意破坏则是国安问题。两者处理的方式不尽相同。


【推荐新闻】「宝林茶室」疑中毒2死 苏一峰:可能下毒或误用有毒食材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壹苹10点强打|2024食安3风暴吃出10条人命!宝林茶室、蜗牛小米粽、苏丹红掀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