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英耀曾在立法院表示,随著科技发展,相关素养也应融入教学,因此启动下波课纲研修前置作业,并把数位学习、AI(人工智慧)应用纳入课纲范畴。不过后来他在首次出席教育部的部务会报强调,108课纲一路走来,对于未来人才培养没有问题,纵使没有法律明文规定课纲10年就要修订1次,仍要针对目前现况有些微调作为,而且118课纲不是为了修而修,其实并不存在。

国教盟对此回应,非常认同随著科技的发展,教育体系需要适当调整跟上时代步伐的想法,然而108课纲实施至今即将届满5年,共有3届毕业生,更该尽速提出完整、公开而且具有统计数据、论述的检讨报告,而不是仅参考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PISA)的结果。

国教盟表示,近年包括学生团体、家长团体以及教师团体,均已陆续发表对于108课纲相关调查,惟独身为全国教育最高主管机关、课纲推动单位的教育部迄今未曾发表任何调查与检讨报告,实在说不过去。

 

国教盟认为,108课纲已是台湾历年受到外界最多关切、参与讨论的课纲,具有相当的理想性与前瞻性,但在执行层面却有问题,造成许多学生、家长及老师并对课纲怨声载道,包括选修课程开设明显存在城乡落差,除了种类不够多元,也让许多学生无法选到自己想要选修的课程,应该更早在国中、国小阶段开始让孩子适性探索,并且透过跨校、与大学端合作开设更加多元的选修课程。

国教盟提到,108课纲各个学习领域学习重点已经不少,加上9大素养以及素养教学衍生的活动、任务、探究与实作,以及19项议题融入等,造成课程满载与教师负荷问题,在这方面也应再做整合,而且课程咨询教师的设置流于形式,导致缺乏生涯进路辅导能力,并且无法有效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提供帮助,而当学生需要咨询,往往优先求助导师或相关领域的任课老师。

国教盟接著指出,双语政策推动反而扩大学习资源落差,学生原本英语能力不佳,连带弱化其他科目的学习并且加大学习M型化,因此相关师资培育也应纳入108课纲一并规划,另外国高中阶段本土语言学习时数增加,未在原本总纲规划之中,反而压缩高中阶段保留的选修空间。

国教盟呼吁,108课纲实施强调素养导向、课程活化,然而教学现场只有少数教师具备课程研发能力,但要真正落实课纲精神理念,还需仰赖教师专业精进、教学方法及与学生互动方式的调整改变,因此应该持续推动强化教师专业社群,提升精进教师专业与教学技巧,更进一步从师资培育著手,才能根本上让课纲理念在教学现场有效实践。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下午12县市大雨特报来袭 本周午后阵雨下到「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