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人体散热受阻,易导致「热伤害」的发生。热伤害主要影响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运动员及户外工作者等特定族群,其进展迅速,从轻微的热痉挛到严重的中暑,症状由脸部发红、口干舌燥逐渐加重。邱馨慧主任警告,一旦出现冒冷汗、手脚冰冷、意识混乱及心跳过速等症状,可能已经达到热衰竭阶段,若不及时处理,极易进一步恶化至中暑,后果不堪设想。

鉴于热伤害的迅速进展及危害,专家呼吁民众提高警觉,特别是家长应定期监测孩童的身体状况,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邱馨慧主任进一步解释,热衰竭与中暑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前者体温虽高,但手脚却冰冷;后者则体温急速攀升,皮肤干燥发热,中暑的死亡率更高达3至8成,绝非轻忽可轻易承受之危险。

 

推荐新闻:太快出来真的好崩溃!医分享3原因、3治疗方式挽救「性福」

当孩子因为热伤害就医,医师会透过病史询问、理学检查、抽血检验等来判断脱水状况、电解质是否失衡及身体器官的损害程度;若症状严重,则给予物理性降温合并大量输液救急。而针对夏日发生热伤害该如何舒缓孩子的症状,邱馨慧主任提供三点处置方式:

(1)转移至阴凉透风的环境:若环境有空调、风扇可提升散热效果,同时也要避免人群围绕造成空气闷热不流通。

(2)适时补充水分电解质:在孩子一直冒汗时,就必须适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运动饮料或是含少许盐分的冷开水是很好的选择;但若孩子非清醒状态,切勿将水倒入口中,否则易造成吸入性肺炎,增加症状严重性。

(3) 物理性散热:去除或解开孩子的衣服,使用冰枕、冰袋、退热贴,敷贴在后颈、腋下、背脊、关节等处,帮助散热降温。

炎夏来临,邱馨慧主任特别提醒,预防重于治疗,要预防热伤害,进行户外活动时务必记得穿著轻便、浅色、透气、宽松的衣服,辅以防晒乳、遮阳帽、或阳伞等防晒,并随时补充水分,同时留意孩子的精神活力及排尿状况;若活动力明显减退、精神状况疲惫或是尿量减少,家长一定要提高警觉,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才能够避免憾事发生,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夏日假期;若症状已经严重到影响孩童意识,即便体温量测不到高温,也必须尽早送医,及早治疗。

随著气候变迁趋剧烈,全球热浪频频袭来,热伤害已不仅是少数人的问题,更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专家建议,除了提升公众对于热伤害的认知外,政府与社会应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与政策,以保障每个人在高温天气中的健康与安全。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头等舱景观」温泉饭店!日本设计师大改造 房间可一路看到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