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健康署妇幼健康组长林宇旋进一步说明,0至6岁儿童身体不断成长,在认知、语言、动作、社会适应行为或情绪等各面向,形成一定的发展,如有发展步骤没有跟上正常发展,就称为「发展迟缓」,有发展迟缓现象的儿童,应当及早接受早期治疗。  

林宇旋说,掌握儿童发展与及早发现异常,需医护及家长通力合作,儿童发展「监测」是家长运用儿童健康手册家长纪录事项,观察纪录儿童发展情形;由专业医师提供「筛检」,如发现疑似发展迟缓,透过卫教、追踪或转介儿童发展联合评估中心,进行「评估」与诊断。  

政府原本提供一般的「儿童预防保健服务」,没有包括「儿童发展筛检服务」,国健署参考国际作法及国内专家建议,建立本土儿童发展筛检模式,研制临床医师使用标准化筛检工具,儿童发展关键年龄,新增6次发展筛检,由接受过标准化筛检工具训练医师进行筛检。  

马偕医院早期疗育评估中心主任陈慧如分享,1名3岁小妹妹,时常哭闹、发脾气,透过评估量表发现语言认知社会发展的面向正常,但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分数未通过,神经学检查才知是先天性肌肉张力低下的孩子,因动作做不到才会闹情绪。  

国民健康署表示,只要孩子具健保身分,可在孩子成长过程6个阶段,分别为6至10个月、10个月至1岁6个月、1岁6个月至2岁、2至3岁、3至5岁、5至未满7岁儿童,各接受1次政府补助筛检服务,也可配合儿童预防保健服务执行,提醒家长或照顾者别忘了携带健保卡与儿童健康手册。(中央社)

儿童发展筛检补助时程。国健署提供
儿童发展筛检补助时程。国健署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再热一周!38℃极端高温16县市警戒 午后雷雨范围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