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子常见委托仲介,其中可能衍生纠纷,《壹苹新闻网》接到民众投诉,自称签署专任契约进行售屋,最终以每坪低于市价8-9万元成交,总价损失近200万,事后得知买方竟是委托仲介的同事,质疑遭到设局坑杀。
崔妈妈基金会义务律师刘琦富表示,陈小姐的类似案例时有所闻,通常涉及对专任契约的错误认知,误以为签署专约等同让房仲自行处置交易,观念上的谬误亦是许多首次卖房者常见问题。
「其实专任契约只是授权单一房仲业者,不代表屋主能不用参与制定开价、跟买家碰面协商」,他说,民众必须要有基础认知,否则等到完成签约后才对价格感到反悔,同样得承担失察责任,通常只能透过解约并且支付赔偿金的方式自救。
但买房不成还倒贴钱谁都不乐见,因此平时就要养成接触房市资讯,制定售价过程也要主动参考实价登录,避免让有心人从中操作。
刘琦富指出,屋主在签约过程虽然有失查责任,不代表仲介能在价格上下其手,倘若委托仲介提供屋主实价行情参考,刻意规避较高价格、仅拿成交低价案例欺瞒卖方,这种情况下可能涉及背信罪,屋主确实可以透过民法主张撤除契约,但举证过程相对困难,再者现行法规并无规范揭露买家身分的义务,即使买家与委托仲介是朋友关系或同事身分,顶多存在道德上的瑕疵,从法理角度也无不法事证,考量诉讼旷日废时还不一定能胜诉,类似纠纷通常建议优先调解,避免衍生更多麻烦。
房产专家Sway的观点与刘律师相仿,他认为陈小姐的案例虽然值得同情,但从法理角度也有一定责任,「实价登录行之有年,谁都可以查阅周边不动产行情,很多屋主认为麻烦或缺乏认知,把调查行情跟定价授权仲介执行,当然可能被上下其手,卖家若对产品市值毫无头绪,自己都不请楚如何奢望别人替你把关?即使提告也只是治标方法,平时就该多接触房市资讯,掌握房价脉动才能了解是否成为别人眼中的肥羊。」
Sway提到,民众除了主动接触房市资讯,卖房即使缺乏经验还有其他自救方式,包括付费请估价师协助鉴价,亦可委托银行估价,一方面能让屋主省时省力,还能透过专业人士取得更贴近市场价格,此外签署专任契约前也可同时透过两组房仲进行估价,在不透漏彼此品牌、店名等细节之下直接告知此事,让两组房仲交叉比对价格,有助于让开价更贴近周边行情,「不过重点还是本身要对房市有基础认知,卖东西本来就要理解产品市值,道理适用于各种物品买卖,只能鼓励卖家多做功课借此降低风险。」
《壹苹》记者冲在新闻最前线,为你揭发不公不义、挖掘新闻内幕,想爆料请寄《壹苹》爆料投诉信箱 :news@nextapp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