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约有30万名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台湾皮肤科医学理事长赵晓秋指出,10岁以上患者有38%属于中重度,病情易反复发作。传统药物治疗多采取外用药膏与口服类固醇,部分病人担心类固醇副作用,治疗意愿不高,常拖到急性恶化才就医,稍有好转又停止正规医疗。

异位性皮肤炎患者治疗前后对比照片。黄毓惠医师提供
异位性皮肤炎患者治疗前后对比照片。黄毓惠医师提供

台北长庚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黄毓惠表示,异位性皮肤炎是「皮肤屏障异常」和「免疫系统失调」的慢性疾病,传统治疗对中重度患者,仅能改善3至4成的皮肤症状。病人陷入「越痒越抓、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严重时皮肤到骨头像是有上万只蚂蚁在爬,就算只有10%的皮肤出现症状,痒感也让人难以忍受。

国内异位性皮肤炎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大宗,特别是正值青春期的患者,越早接受正规精准治疗,避免引起长期身心压力。黄毓惠表示,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炎致病机转相当复杂,尤其亚洲人种有多种免疫细胞与细胞激素参与其中。

赖同学患有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炎,治疗后可从事水上活动。赖同学提供
赖同学患有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炎,治疗后可从事水上活动。赖同学提供

赖同学回忆成长过程,因为伤口反复抓挠、发炎,连洗澡都会感受刺痛,他也无法尽情参与喜爱的篮球、游泳等运动,因为一打完球就要马上擦干身上汗水,游完泳必须立刻擦乳液,不然皮肤发痒、十分难受,且病情反复发作,连头颈部的皮肤也红肿、脱屑,让他时常心情沮丧、抗拒出门,深怕遭受异样眼光。

自出生起便开始对抗异位性皮肤炎,赖同学除了接受西医治疗,甚至尝试喝蛇汤,然而大学仍严重发作,传统口服抗组织胺、口服类固醇皆无法有效控制,也曾使用免疫调节剂,却因肝指数上升而停药,直到接受新型口服标靶药物治疗,才真正感受焕然「异」新。

黄毓惠说明,健保将口服标靶小分子药物纳入给付,对病况严重病人是一大福音,可减少请假看诊天数、舟车劳顿往返医院的时间与金钱,相当适合青少年、远游或需出差的病人族群,对于害怕打针的患者也提供了更佳选择。

壹苹新闻网-投诉爆料

爆料网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壹苹娱乐粉专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AI营养师评「麦当劳的一天」 百万人惊讶:满分100竟只得6分